解读 EIP-3475:支持发行多重可赎回债券及金融衍生品

Desmo Labs
2022年8月29日 11:38
收藏
在ERC-3475标准下,任何用户都可以跟在TradFi市场一样,自定义发行去中心化的、具有复杂结构的债券及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权证、掉期等。

作者:D/Bond

来源:吴说


近日,由去中心化债券生态平台D/Bond提交的《EIP-3475: Abstract Storage Bonds》提案获得以太坊基金会通过。EIP-3475作为一项应用标准提案,提供了一种新的API标准——ERC-3475。


EIP-3475支持创建具有抽象链上元数据存储的代币化凭证,使每个债券类别ID代表一个新的可配置代币类型并对应于每个类别,使得发行具有多种赎回数据的债券成为可能。

在ERC-3475标准下,任何用户都可以跟在TradFi市场一样,自定义发行去中心化的、具有复杂结构的债券及金融衍生品,如期货、期权、权证、掉期等。

补齐DeFi债券短板


DeFi被认为是传统金融的一个去中心化“平行世界”,TradFi市场储蓄、借贷、资产管理、交易所、衍生品、保险、基金等业态,都可在DeFi中找到对应的镜像场景。

不过,作为TradFi基本金融工具之一的债券,在区块链上尚未出现对应的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债券产品。虽然也有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但始终未能引起巨大反响。

这是因为,债券按照其特定类型往往被分为不同的种类。按计息方式划分,有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按信用风险划分,有抵押债券、担保债券、无抵押债券等;按存续期限划分,最短有7天的超短期融资券,最长有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按偿还条件划分……


而此前行业内缺少一个支持发行复杂计息债券的技术标准和DeFi协议。以当前最通用的代币标准ERC-20标准为例,它需要按照债券类型,为每一种债券都单独部署智能合约,不同类别的债券不能兼容,这显然无法满足具有复杂数据结构的债券发行需求。

而且由于债券类别的不同,要基于现有DeFi协议发行由ERC-20 token提供流动性池的债券产品,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ERC-20 token不具备复杂的数据结构。

此外,ERC-20也不支持将债券回报和赎回逻辑存储在链上,因为这将导致高昂的gas成本。

显然,DeFi若想涉足债券领域,亟需一个支持复杂数据结构和多种赎回功能的新标准。此前由于这一标准的缺席,使得DeFi在固定利率产品领域始终有心无力——无法开发回报率、偿还条件、利率、到期日等条款明晰的智能合约。

而ERC-3475具有复杂的数据结构,ERC-3475 token可存储更多的债券信息,以支持开发人员为其债券赎回和回报机制构建更复杂的逻辑,将填充DeFi在固定收益市场的空白。

对ERC-20的重大升级


ERC-3475是一个全新的智能合约接口标准,用于发行和管理多重可赎回债券。

在ERC-3475标准下,单个合约包含任意给定数量的债券类别、债券随机数、某个地址上的债券金额,该标准提供了独立的功能来读取、转移任何债券集合,并允许在满足某些条件时从债券发行人处赎回债券。

复杂的数据结构赋予了ERC-3475 token足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支持多种可赎回债券,每个债券都被分配了一个独立的算法,无需额外部署智能合约。即一份合约可以管理不同类别、不同利率、不同赎回条件的多种债券,不仅方便高效,也更具经济性,可为用户节省gas成本。

基于ERC-3475标准,不仅可以创建传统意义上的标准债券,还能创建远期、期货、期权、二元期权、权证、掉期交易等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包括链下衍生品。用户可以将现有债券打包为涵盖不同风险回报组合的衍生品,在D/Bond DEX上交易。

此外,自动做市商(AMM)需要使用单独的智能合约和ERC-20 LP代币来管理交易对,这也极大地降低了LP的整体流动性,并且耗费不必要的gas费,还会因网络拥堵造成交易延迟。

与ERC-20标准下自动做市商(AMM)需要使用单独的智能合约和LP token来管理交易对不同,ERC-3475使用多层流动性池,支持更大的LP创建众多交易对。由于每个债券都存储其所有必要的数据(如债券供应和类型),ERC-3475不需要在每次添加新的LP对时都发布单独的合约,这不仅大大提升了LP的流动性,节省了gas费,而且规避了被攻击风险。因此,ERC-3475将大幅简化LP的管理。

简单来说,ERC-3475 是对 ERC-20 LP token的升级,将其转换为在区块链上存储元数据的多维token。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