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快讯
19分钟前
元宇宙建筑开发商 LandVault 完成 300 万美元 B 轮扩展轮融资,The Sandbox 等参投
ChainCatcher 消息,据 The Block 报道,元宇宙建筑开发商 LandVault 完成 300 万美元 B 轮扩展轮融资,The Sandbox、Gemini Frontier Fund、HodlCo 和对冲基金 Kingsway Capital 等参投。 此前,ChainCatcher 报道,LandVault 宣布完成 3700 万美元新一轮融资,The Sandbox、软银和 Kingsway Capital 领投,HodlCo、Gemini Frontier Fund 等参投。(来源链接)
32分钟前
CFTC 主席:币安案是持续的欺诈行为,将在法庭上就此案积极辩论
ChainCatcher 消息,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主席表示,(当谈及交易平台币安时)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逃税案例,我们需要积极介入,尽快行动,因为这是持续的欺诈行为。关于此案的证据不言自明,将在法庭上就此案积极辩论。(来源链接)
44分钟前
Chiliz:将于 5 月 10 日启动专注于体育的新区块链
ChainCatcher 消息,体育和娱乐区块链解决方案 Chiliz 宣布,将于 5 月 10 日启动专注于体育的新区块链。(来源链接)
49分钟前
Galaxy Digital 披露在 2022 年净亏损达 10 亿美元
ChainCatcher 消息,加密金融服务公司 Galaxy Digital 发布报告称,2022 年净亏损 10 亿美元,而 2021 年实现的利润为 17 亿美元。它还报告第四季度亏损 2.88 亿美元。该公司将亏损归因于其投资组合的未实现市值。 据悉,Galaxy Digital 上个季度透露,它因失败的 FTX 面临 7680 万美元的风险敞口,并且由于费用增加,其挖矿业务出现净亏损,而挖矿业务通常是有利可图的。(来源链接)
53分钟前
Orbiter Finance 已集成 Polygon zkEVM 网络
ChainCatcher 消息,Layer2 跨 Rollup 桥 Orbiter Finance 宣布已集成 Polygon zkEVM 网络,允许用户在 Polygon zkEVM 与支持的其他网络间跨链转移资产。(来源链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链捕手APP
专业的区块链资讯、数据与研究平台

对话 DoraHacks 合伙人:距离熊市底部应该不远,我们会做得更加激进

ChainCatcher
对话华人Web3建设者
2022-11-23 19:07
收藏
虽然加密市场会有牛熊周期,但今年离场的主要都是交易者,加密行业builder的基本面其实一直在提升。

受访者:Steve,DoraHacks 合伙人

采访者:朱恩民,ChainCatcher

 

继Terra、三箭资本崩盘后,FTX暴雷及其次生危机使得加密寒冬愈发严酷,低迷的市场、腰斩的币价与强硬的监管态势并行,加密行业似乎正在迎来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最近,币圈盛传着一句话,Winter is coming(凛冬来临)。

与之相对的是,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投资人高呼LFG,他们视危机为转机,积极地开发建设。DoraHacks及其生态便是其中亮眼的存在。自2014年诞生以来,DoraHacks以举办黑客松的方式,长期资助极客运动和推进开源运动,并在极客社区拥抱区块链技术时,及时调整战略,2017年开始专注于build加密行业,如今已发展成为领先的Web3黑客松组织者。

一个明显的成绩是,DoraHacks黑客松走出了Polygon、STEPN等众多明星项目,并积极开发出基于MACI的二次方融资资助机制。此外,在过往的一年多时间里,DoraHacks组织了80场大型的全球黑客松和Grant,并帮助3000多个初创团队获得了超过3000万美金的资助。

值得注意的是,DoraHacks诞生于清华大学,其创始人和核心团队皆由华人组成,是不折不扣的华人Web3建设者。11月中旬,链捕手邀请DoraHacks合伙人Steve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在对话中,Steve既介绍了Dora的运营现状和去中心化进展,也分享了对于波卡、Aptos、Cosmos等多链生态的看法。此外,他还对FTX暴雷事件、香港加密新政等热门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Steve认为,熊市是一个踏踏实实建设的好时间,今年离场的主要都是交易者,包括Do Kown、Su Zhu,加密行业builder的基本面其实一直在提升。他建议,加密行业是很适合高校学生学习和进入的一个行业,中文世界的高校学生应该放眼全球、多多关注Web3的发展和机会。

以下是对话全文:

 

“连接全世界的hacker,解决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ChainCatcher:请介绍一下你在进入加密行业前后的经历。

Steve:我本科在清华大学读的是经济金融学方向,接触加密行业是在2017年底,也就是我大四的时候,当时我想当律师,并且已经完成了美国高校法律博士的申请,也拿到了不错的offer。申请完之后,正好有时间去尝试一下新东西。偶然间,我看到DoraHacks在北京举办区块链黑客松,就联系了当时的Dora团队。

接触后,我发现这家公司团队非常年轻,作为一个极客运动组织,Dora的口号一直是“连接全世界的hacker,解决重要而迫切的问题”。Dora坚信hacker能够改变世界,这让我觉得很有使命感。其实,Web3行业的成功与否,不看学历经验,不看出身背景,欢迎所有聪明的、想要成功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自由,这也是这个行业吸引我的地方。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我加入大概2个月之后,也就是2018年3月,Dora团队就邀请我来做COO。我想,既然团队看好我,我也能在这里做很大的贡献,为什么不试试呢?抱着尝试的心理加入,我先是向美国高校申请延期入学,到后来干脆就把offer拒绝掉了。

 

ChainCatcher:Dora一开始似乎并未专注于加密行业,促使Dora转型的原因是什么?

Steve:其实,Dora团队最早接触区块链是在2015年。一个有意思的经历是Dora的发起人Eric参加Vitalik和万向组织的以太坊上海黑客松,参赛者包括Fantom, 达鸿飞、帅初等,不过Dora团队的观感是区块链技术并不成熟,打着旗号传销的组织很多,真正落地的应用很少。直到2017年,在智能合约上才有一些雏形的DeFi应用,区块链也从小众到大众,从虚无的高层设计到逐渐落地。

转折点是在2017年,当时Dora的hacker社区里七八成的人都对此非常感兴趣,几乎所有黑客松的hacker都在做智能合约和开发区块链。Dora又致力于为hacker服务,聚焦于hacker关注的方向和想要解决的问题。于是从2018年开始,Dora就开始组织区块链黑客松。

 

ChainCatcher:Dora的发展战略有过哪些重要变化?Dora对Web3的贡献是什么?

Steve:2018年,Dora团队做了两个重要的决定:第一,专注于区块链行业。因为在所有的技术栈里,区块链技术栈是最开源、最草根的,创业门槛更低,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并成功解决具体的问题。第二,极客运动是全球的。2018年我们去了全世界8个国家15个城市,组织了31场大型的区块链黑客松。也是从2018年开始,Dora坚定地走多链路线,当时就支持了10条公链,包括以太坊、Neo、星云、本体等生态。

在我看来,Dora是“Web3的军火库”,帮助加密行业最想要创业的人冷启动,获取早期最需要的帮助,包括资助、投资等各种资源。也就是说,Dora是在帮助驱动整个加密行业的创新。如果从Dora自身而言,Web3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行业和赛道,但我们也绝不仅限于此。我们一直在探索各种前沿技术方向,包括量子计算、商业航空、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ChainCatcher:DoraHacks曾合作过众多明星项目,最让你印象深刻的项目是什么?

Steve:最值得一提的是,Polygon早在2018年就参加了Dora在印度班加罗尔举办的黑客松,这是Dora联合印度红杉、光速等机构举办的比赛。Polygon当时还叫Matic,是印度四个最有前景的项目之一。在参加了Dora黑客松之后不久,Polygon就拿到了币安的投资和孵化。

 

ChainCatcher:Dora生态中也包含DoraHacks Ventures,你们的投资标准是什么?

Steve:DoraHacks Ventures有三个核心的投资标准:

一是工具(例如DAO工具)。从2020年开始,Dora设计和开发了多种为加密行业做出贡献的工具,比如说多链的二次方资助,这是能够有效资助早期开发者和各种公共物品议题的方法。

结合Dora自身的发展战略,如果Dora可以帮开发者用工具募资的话,应该也可以自己开发工具,帮开发者进行财库管理和社区管理。我们看到的一个机会是,能够兼容各种资产的多链财富管理工具和社区管理工具。

二是前沿技术,包括量子计算、商业航空及其与区块链技术的交叉。现在看量子计算,可能就跟2012年看比特币和区块链一样,很早期,量子硬件刚刚成型,量子软件完全是一片蓝海。其实在Web3,很少有机构会关注这些前沿方向,反而是一些Web2机构在看,但缺乏深入的研究。

三是草根的极客运动,主要是从Dora黑客松比赛里脱颖而出的特别好和特别早期的技术founder。我们鼓励草根,hacker不分高低贵贱,相比含着金汤匙出生,更广大的创业者和hacker在一开始没有好的资源。Dora特别希望提供一个好的舞台,支持需要帮助的hacker。

 

“跟所有生态合作,不站队”

ChainCatcher:Dora的运营现状如何?近期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Steve:Dora的总融资规模超过了5000万美金,可以支持社区和团队多年的运转。这还不包括Dora用于资助全球极客和开源开发者的去中心化组织,例如Dora Grant DAO,还有Dora Venture等。

在熊市,我们不仅没有收缩,反而在战略扩张,但也不是盲目扩张。在过往一年多的时间里,Dora组织了80场大型的全球黑客松和Grant,帮助3000多个初创团队获得了超过3000万美金的资助,这是让我们很骄傲的数据。

在Dora平台上,每个月有大概五六万活跃开发者,Dora能够真实覆盖到的全球开发者应该是在50至100万之间,也就是说,Dora能够覆盖的开发者社区比大多数公链生态要多。Dora能够覆盖到的Rust开发者应该也超过了10万人,Dora有非常好的精通各种开发语言的人才战略储备。

Dora坚定地走多链路线,现在和七八十个Web3生态有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在接下来一年里,我们会把合作拓展到两三百个生态和应用。在扩大多链战略和多应用战略的过程中,可以给到开发者更多的资源,Dora平台流量也会不断上涨。

此外,我们也会持续在前沿技术投入资源,包括量子计算、商业航空、可控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及其与区块链行业的结合。这些方向虽然还很早,但我们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ChainCatcher:Dora为什么选择DAO赛道?你如何看待DAO与公司的关系?

Steve:我们从2020年开始关注DAO和DAO工具,去中心化的治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我们认为DAO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DAO诞生。但目前行业里除了Gnosis Safe之外,其实没有特别好用的DAO工具。以我对已有的DAO的认识,包括Bankless、Friends With Benefits等在欧美圈子里名气较大的DAO,从市值、组织模式、商业模式来看,也不是很成熟。

此外,Dora社区的很多hacker项目也追求去中心化,希望将项目最后变成一个DAO,或者协议,这也驱使我们想要去做好的DAO工具,钻研一些好的DAO治理模型和治理机制。

我们之前认为DAO将来会取代公司,但是现在则倾向于认为:第一,DAO不会取代公司,DAO就是DAO,公司就是公司,各自有优缺点。第二,DAO也没必要去取代公司,公司和DAO都可以用好的工具,比如说公司和DAO都可以用Gnosis Safe。

 

ChainCatcher:Dora团队曾表示要将治理逐渐去中心化,Dora Grant DAO是其中一部分吗?

Steve:对于中心化组织,我们可以看到上线和天花板在哪里,比如团队、议题和研究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去中心化其实能够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能力和影响力。我们一直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Dorahacks去中心化。虽然我们有资助开发者的优势,但在Web3行业里,也很自然地想把我们的社区纳入到资助早期项目的决策过程中。

一开始,我们设计出Dora Factory,希望做一个工具集,把二次方资助等工具搭建和完善,提供给大大小小的组织使用,这个已经实现了。后来,我们用Dora Token做去中心化DoraHacks的部分工作。Dora Grant DAO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社区资助组织,这其实是我们用来资助极早期hacker项目的一个专题。

我们对极早期项目的定义是,从未融过资的极早期hacker项目,且估值低于1000万美元,不管有没有参加过Dora的黑客松项目,都可以申请。Dora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会一期一期做,每一期会从财库里拿出几十万美金,定期资助开发者的项目。

在资助的过程,我们希望引入社区来参与,参与的方式就是通过质押Dora Token拿到vcDORA,以此给项目投票。社区可以看到所有的项目,每个项目都会给Dora社区提交一个提案,我们也会筛出所有进入决赛的项目细节。社区可以根据这些提案和项目的水平进行投票,根据投票结果,我们会给项目去发放grant。

Dora Grant DAO第一期会发40万美元,可以资助6-10个hacker团队。这些项目将来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给vcDORA社区福利,比如说早期项目或产品的测试机会,加入到项目早期社区里互动的机会等等,甚至在未来会变成Dora生态的一部分。我们也特别欢迎和鼓励社区项目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ChainCatcher:DoraHacks近期也启动了Aptos Grant DAO,请具体介绍一下。

Steve:就Move语言里的发展路径而言,Aptos更偏向于草根开发者,这与Dora的发展路径和核心理念是高度一致的。所以,在Move的语言里,我们优先跟Aptos达成合作。

我们现在正式发起了Aptos Grant DAO的资助计划,大概每隔一两个月举办一期,第一次拿出了3万美元和4000个APT,之后也会拿出这么多钱长期持续地资助Aptos的生态开发者,跟Aptos一起在全世界发展开发者社区。

在Aptos Grant DAO资助计划里,我们计划引入vcDORA的社区参与治理,持有vcDORA能够赋予给Aptos项目的投票权,后面会同步更多具体细则。

Aptos这是Dora的重点合作项目,当然我们也会想把合作模式拓展到更多的生态里,比如我们关注的第二个核心生态是Cosmos生态。我们认为,Cosmos生态是仅次于以太坊的一个去中心化生态,里面有很多好的合作机会,很可惜它在华语世界被极大低估。

 

ChainCatcher:Dora Factory是基于波卡的基础设施,但目前波卡生态的发展似乎不够好,你们是否会进行调整?

Steve:Dora Factory是DoraHacks孵化的协议层,为全球极客运动提供基础设施。

最早我们计划将很多的应用集成在以波卡平行链为主的基础设施上。从目前来看,波卡生态的发展确实没有我们想象中好。当时之所以选择波卡,是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它可能会比Cosmos等基础设施更成熟。我们对波卡生态的投入包括,Dora Factory今年推出的Kusama平行链、二次方资助和多签等各种应用。尽管波卡生态最近争议非常大,但我们还是看好波卡的。

其实不管是否看好波卡,Dora都有一个核心战略——要跟所有生态合作,我们对于生态其实是中立的。这个行业很多时候要求我们站队,但是我们其实是不站队的,我们希望跟所有人合作,这样才能给开发者提供最好的支持。

Dora的基础设施也是多链的,不仅有波卡版本,也有以太坊EVM兼容和非EVM兼容的各种多链版本。我们其实已经把多链的二次方资助协议、MACI治理协议部署到了30多个生态里。而vcDORA作为开放社区治理的经济模型,是基于以太坊的DORA token,从根本上说,我们是行业为数不多的真正拥抱多链的中立团队之一

 

“在熊市会更加激进”

ChainCatcher:Dora一直与高校合作密切,现在国内外高校对加密行业的关注是否同步?国内学生群体是否对Web3感兴趣?

Steve:Dora本身就是诞生自清华大学,成立之初就跟国内高校合作,清华、北大、复旦等中国高校史上第一批黑客马拉松都是由Dora组织的。此外,Dora也和哈佛、MIT等全球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接触世界各国的高校,我的直观感受是,国内高校和加密行业是相对脱节的,与国外高校相比稍微有点落后。

目前国内高校在加密领域的发展情况是,浙大、清华、北大等高校各自出了一批不错的项目,但是相比斯坦福、伯克利等国际一线高校,国内高校跟加密行业的匹配程度不够,不能紧跟上行业最前沿的创新,也做不出行业最好的项目。这与Web3主要不在国内发展的大环境有关。我非常希望看到国内高校在教研等方面可以向国际看齐。

可贵的是,国内高校的同学们兴趣浓厚,一直在持续关注加密行业里最前沿的信息。高校学生的特点是,聪明、求知欲旺盛、学习速度快,虽然尚未很早确认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但可以系统性地学习和探讨知识,甚至可以直接在校园里找到创业的方向。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接触Web3应该有3种途径,一是自己接触,通过推特等渠道了解行业一手信息;二是通过课程接触,一些高校有好的教授在引导相关的学术探讨;三是通过身边人接触,现在国内一些高校也成立了区块链俱乐部,并在逐渐壮大。

 

ChainCatcher:结合自身的经历,你会建议学生和身边的人加Web3吗?

Steve:我对加密行业的评价是,它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大学。在入行的这五年里,我每一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尤其到现在,行业里基本上每天都在出新的项目、新的知识,这其实比在大学里被动地学习要高效得多。

在我看来,加密行业是很适合高校学生学习和进入的一个行业,中文世界的高校学生应该多多关注Web3的发展和机会。通过对全球市场的观察,我发现Web3显然已经变成一个最重要的潜在就业方向和行业赛道,尤其是在很多行业都在裁员和萧条的情况下,目前最好的资本和来自Web2的行业精英都在投入大量的精力关注其中的投资和创业机会,错过了是非常可惜的。

我以前经常做的一件事情是,积极鼓励身边所有人加入Web3。但现在我不是很希望每个人都加入,因为Web3自身的周期性很强,也很国际化,未必适合所有人。我会推荐所有人关注区块链,因为它能给大家带来自由、民主等好的价值,但我不会邀请身边的人加入它。

 

ChainCatcher:高校学生入行是否有门槛?你有哪些入行经验和建议?

Steve:高校学生入行是有门槛的。中国发展Web3的环境比较特殊,目前在国内从事Web3行业,做开发、BD(商务拓展)需要符合国内的政策,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在国内。同学们如果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机会,可以放眼全球的机会,比较近的是香港、新加坡。要想在Web3获得更大的发展,我很坚定地鼓励大家放眼全球,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

另外,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聚合所有工作机会的渠道。对于想入行的学生,自己要多关注,我知道行业里有人会整理工作清单,每天更新crypto的招聘信息,也有渠道可以看到目前有哪些热招的岗位。与此同时,也要多关注行业里大的生态项目的招聘信息,比如Aptos其实就在招亚洲负责人和特别优秀的亚洲团队成员。类似这样的好机会其实有很多,我知道很多相对成熟的公司和生态都在寻找亚洲负责人、开发者关系、BD等,我也知道有大量的初创团队在寻找得力的成员。

想要入行的同学们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素质,一是英语肯定要好,因为加密行业大量信息和交流的首发地点是在英文世界。二是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因为加密行业是在不断迭代的,每天要学习很多新东西。三是要能适应全球工作,因为Web3大多数组织是去中心化的,团队成员分布在全球不同时区,要灵活地适应这种办公和协作方式。

就我自身的例子而言,我加入Dora在当时来看也是一个很有风险的决定,并且加入没多久就被委任为COO。我侧面想跟同学们分享的是,不要怕在很早的时候就承担很大的责任,这也意味着能有更丰富的成长经历;也不要怕失败,因为人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年轻的时候,这时值得去做一些看起来有风险、有挑战的事情。其实在Web3,只要你够努力、够坚持,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过往五年里我看到了无数例子。Dora特别支持高校学生学习并加入Web3,未来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提供帮助。

 

ChainCatcher:最近香港出台加密新政,引发业内关于香港和新加坡加密发展的热切讨论,你如何看待香港在Web3的发展前景?

Steve:其实香港之前是一个亚洲Web3的中心,尤其是在2017、2018年的时候,香港有非常好的项目和优秀的资本。但在过往几年里,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香港稍微有些失语。我在新加坡,在近期可以观察到,香港和新加坡的竞争之中,更多的人才还是决定到新加坡,这是目前的一个事实。

与香港相比,新加坡不仅有交易类公司,还有游戏、元宇宙、NFT、社交等不同方向的初创团队。之前上海超过半数的加密机构将亚洲总部落在新加坡,Nansen、以太坊基金会等多数国际加密机构也选择新加坡作为亚洲总部。由于疫情管控政策,新加坡对于人才的吸引和社区凝聚力都比香港好。新加坡的人才引进政策,例如工作签证和永居身份,最近也比较开放。

但是香港毕竟离大陆更近,未来从长期看,有大陆强有力的支持,可以有很好的人才资源输入,包括高校学生和腾讯、华为这些大厂的成熟技术人才。香港也有能够支持创业雄厚的资本,随着香港政策放开更多,如果加密行业能够再次在香港繁荣,肯定是一件好事情。对于香港加密新政,我认为所有鼓励加密行业发展的政策都是好政策,我们相信最终良好的监管决策会利于行业的发展,也利于人才和资本的进入。

总体而言,我认为香港未来的加密政策会更加开放,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优秀的团队进入。

 

ChainCatcher:FTX曾在今年5月领投过Dora的B1轮2000万美元融资,FTX暴雷事件是否对Dora有影响?你如何看待FTX事件的影响?

Steve:我们对于发生FTX事件感到遗憾,在Dora的发展历程上,FTX Ventures曾给予了融资、日常协作等帮助,我们非常感谢这些。

相对于FTX的投资人和无法取款的机构,FTX事件对Dora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Dora在财务上完全没有受到影响,FTX Ventures作为少数股东,对Dora的运营和决策也不具有影响力。此外,这是一个股权融资,也不会对我们的Token产生多大影响。

FTX事件肯定对加密行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与Coinbase这样完全合规的交易所不同,FTX是不受完全监管的交易所里的一股势力,其不受监管的特点其实代表着加密原生的特质,加密行业天生就不希望受到监管。但是,在不受监管的情况下,出现FTX暴雷,致使大量的加密社区受到损失,无疑是对加密行业的重大打击。加密社区对拥有良好信誉机构的信任,Web2行业对于Web3的看法和信任,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并会引发系列连锁反应。

反过来看,FTX在去中心化世界里其实是一个中心化的存在,这件事进一步验证了去中心化的重要性。大家可能会更愿意去相信链上数据、链上操作、完全无需许可、自托管的交易模式,而不是资产完全不受掌控的托管系统。这有点像当年的“门头沟”, 也是加密行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很多人都因损失惨重而出局,但不会干掉整个加密行业,反而会让行业变得更加强大。

纵观今年的Luna、FTX事件,对于加密行业的全球监管肯定会趋严。每当监管趋严的时候,一定程度上是在抑制行业的发展,会扼杀大家创业、交易和参与Web3世界的积极性。但是,中心化交易所的问题会一直存在,币安将来会不会出问题,我觉得也不好说。

 

ChainCatcher:你如何看待这一轮熊市?Dora是如何应对熊市的?

Steve:熊市对开发者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市场导入的资源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少,投入到加密市场的钱比牛市要少许多,项目的首轮估值可能会比牛市下跌不少,开发者的牺牲也会更大。很多机构没有经历过之前的牛熊切换,不知道这轮熊市会持续多久,容易短视,不敢投资。在牛市,好的项目需要机构争抢,尽管项目估值很高,也会卷到抢不到,但在熊市大家反而都很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加密市场会有牛熊周期,但今年离场的主要都是交易者,包括Do Kown、Su Zhu。加密行业builder的基本面其实一直在提升,不管是以太坊L2,还是Aptos、Sui这样的新公链,都在提升行业的底层性能、积极地建设生态,全世界的开发者社区也在不断成长。

我认为,熊市是支持早期开发者的黄金时期,开发者特别需要我们,我们也特别愿意去支持他们。熊市也是一个踏踏实实建设的好时间,尽管没有办法找到PMF的团队会在熊市里死掉,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踏踏实实做产品,并且能够找到好的方向的团队,会在熊市里面诞生,这也是在以往几轮周期里经常发生的事情。

其实,距离熊市的底部应该不远了。Dora已经开始着重资助和投资特别好的早期founder,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但在熊市会做得更加激进。在牛市,我们主要是给开发者笼络更多的资源,扮演平台的角色;在熊市,项目很难得到好的支持,我们就会站出来支持它。

对话华人Web3建设者
是谁想去往星辰大海,却困于污名?对话华人Web3建设者,为其正名。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 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