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 交易热潮:绝望中的" Fuck It "态度与青年人的经济反击

Jason Choi
2024年5月9日 15:00
收藏
历史上由贪婪驱动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地是由绝望驱动的。

作者:Jason Choi

编译:深潮 TechFlow

 

我读了一些关于 meme 的 VC 们的博客。其中有一些有趣的观点,并对所有博客作者表示真诚的尊重。

但我个人认为,这些文章的存在正是人们交易 meme 的原因。不, meme 目前还不是文化的特洛伊木马,我认为它们甚至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市场进入策略。

我理解为了让合作伙伴感到舒适而将 meme 描述成这种形式的需要——我也曾有过合作伙伴。但让我们面对现实,你我交易 meme 只为一件事:「 Fuck it (去你的,作者指市场参与者对于机会缺乏的一种吐槽和无奈)」。

让我解释一下。这只不过是你在全世界发达国家看到的一个更大趋势延续:承诺给老一辈人的未来已不再为年轻人所拥有。我父母那一代人的梦想是拥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买一栋房子、养育两个孩子。在我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最常见的梦想是成为亿万富翁科技创始人。

为什么?

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看过《社交网络》,完全错过了电影的重点,把扎克伯格奉为偶像。(对《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也一样,但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但也可能是因为自 1985 年以来,房价中位数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上涨了 80%,家庭的房价与收入比是我们祖辈的 2 倍多。

也可能是因为如今 50% 的人在 30 岁时的收入低于他们的父母,而在 1940 年,这一比例高达 90% 以上。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但不知何故,年轻人继承的财产却不到以前的一半。

也可能是因为仅仅努力工作并成为一名优秀员工,已不再能为你提供与父辈相同的机会。

因此,如果没有办法提升社会阶层,而未来也只是勉强维生,何不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是否能成为下一个辍学的亿万富翁创业者?

接着,加密货币像是在特伦伯龙( Trenbolone )上的延伸。如今,近三分之二的年轻成年人认为股市是积累财富的好方法。但 90% 的年轻人都因为不断上涨的生活费用而身无分文,无法以每年 7% 的平均回报率来进行投资。

因此,由于加密货币的巨大波动性,你会听说人们一夜暴富的故事,它的出现就像一场悬而未决的游戏 -- 如果你够早够聪明,也许有点胆大妄为,你就有机会过上好日子。

在外界看来,这比赌场要体面得多,对我们这些聪明的男孩和女孩来说,也更能激发他们的智慧。

你可能会说,「嗯,实际上...自 1600 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球茎商人以来,人类就被‘快速赚钱’的投机游戏所吸引!你应该读读《 Devil Takes the Hindmost 》」

但我要表达的观点是,历史上由贪婪驱动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地是由绝望驱动的。想要感受一下这种氛围吗?和香港、韩国、美国等地 20 多岁的人聊聊吧。

为了过上舒适的生活,年轻人必须在风险曲线上做出越来越远的生活决策。

而他们知道,这很大程度上是上一代人做出的金融决策造成的。

现在,这一代人还想通过监管把加密游戏从他们身边夺走。

他们以保护你为由取消了 ICO ,所以当这些币最终上市时,你得以种子价格的 500 倍购买。

他们称其为「老鼠药」,同时从购买加密货币的客户那里收取丰厚的费用。

哦,这些客户?对,同一个阴谋集团 -- 向风险投资基金注入数十亿资金,试图将越来越多的游戏私有化。

这就是人们交易 meme 的原因。

是的,这是贪婪,是「购买没有大量供应过剩的代币」,是为长大时脑子被智能手机腐蚀的 ADHD 一代设计的赌博游戏。

但这也是一种「 fuck it 」 - 别的都不管用的态度。

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 fuck it 」——对他们认为已经失败的这一代人的反击。

但更重要的是,这句 「 fuck it 」是青年人对他们认为辜负了他们的一代人发出的。就是这一代人,现在试图通过难以理解的法规和日益私有化的机会,夺走似乎能给他们带来出路的东西。

也许我错了。

也许 meme 真的是创业公司下一个伟大的市场进入策略。

关联标签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