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Story Protocol 联合创始人 :一场关于“可编程IP”资产化的链上文艺复兴

深潮TechFlow
2024年5月24日 23:32
收藏
“IP不仅仅是媒体,它包括了媒体加上权利。”

记者:Sunny and Min,深潮 TechFlow

嘉宾:Jason Zhao, Story Protocol Co-founder

 

加密世界是一场关于资产发行和交易的游戏,从AI模型到MEME,一切无形资产似乎都可以资产化,从而开启交易之旅。 那IP呢?

在这个领域的先行者是Story Protocol,他们正在构建可编程IP层,允许创作者通过链上规则来组合、重构及货币化其作品,致力于引领一场链上文艺复兴的浪潮。

2023年9月,Story Protocol宣布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a16z crypto领投,加上此前完成的2930万美元融资,Story Protocol的融资总额超过5400万美元,其他核心投资者包括韩国最大的区块链基金Hashed、谷爱凌背后的经纪公司 Endeavor、三星旗下的投资机构Samsung Next、全球最大的Crypto 加速器Alliance……

Story Protocol 拥有三位联合创始人,他们分别来自韩国、美国和美籍华裔,形成了独特的「中美韩」背景分布。

  • S.Y. Lee 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曾经创立了连载小说平台Radish,也担任过韩国最大加密基金 Hashed 的VC合伙人;

  • Jason Levy毕业于斯坦佛大学,曾在Episode,一家移动设备上的顶级故事平台负责内容与IP;

  • Jason Zhao 同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Google的Deepmind担任产品经理,致力于将最新的 AI 科学成果商业化。

带着对“Story Protocol 如何引领链上文艺复兴?”的好奇,TechFlow 采访了联合创始人 Jason Zhao,一窥究竟。

Story Protocol 之创始故事和创始人背景

TechFlow

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 Story Protocol 的成立背景和初衷吗?

Jason

Story Protocol 有三位联合创始人:S.Y. Lee、我自己和 Jason Levy。

Story Protocol 的创立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首先,S.Y. 和 Jason 都是媒体领域的资深企业家,在加密货币和娱乐行业均有丰富经验。多年来,他们一直在探索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近,在好莱坞的罢工事件中,这些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演员和编剧都在抗议不公平的创意经济。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IP) 作为资产,往往被像迪士尼或派拉蒙这样的大型工作室所控制,使得小型实体难以在没有丰富法律资源的情况下获得和利用 IP,过程不仅昂贵而且缺乏透明度。

关于我自己,我在谷歌的 AI 机构 DeepMind 工作多年,担任产品负责人。我的工作是把 AI 研究转化为创新的消费者产品。我对利用前沿技术提高消费者可达性和实用性充满兴趣。相比之下,加密货币领域的动态和无需许可的环境让我更加着迷,它加速了从研究到产品实施的过程。个人可以通过白皮书提出想法,并迅速实现,几周内就能开发出涉及大量交易和用户互动的协议。这种开放和自然的产品开发方式与 AI 领域的高计算和数据需求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可访问性通常限于少数大公司。

此外,我在大学主修哲学,专注于政治理论,这让我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基本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围绕去中心自治组织(DAOs)及其潜在的治理模型的讨论也吸引了我,这些模型类似于合作社,能够反映不同的政治信仰,并使用户能够参与治理和拥有权。

总的来说,Story Protocol 在知识产权领域提供了一个重大的创新机会,虽然这一领域在去中心化金融和金融基础设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在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应用尚未得到充分探索。我们致力于利用最新的区块链研究来彻底改变知识产权的开发、管理和货币化方式,开启一场真正的链上文艺复兴。

传统知识产权 Vs. 可编程知识产权

TechFlow

什么是可编程知识产权,它与传统知识产权有何不同?

Jason

通过一个类比来说明。

DeFi (去中心化金融) 让金钱变得可编程,我们的目标是对知识产权 (IP) 做同样的事情。想象一下,如果你钱包里的一张实体美元只能用来在街角的小店买一个棒棒糖,它的用途就非常有限,几乎不可追踪,而且很难被更广泛的金融系统所接受。

相比之下,使用DeFi中的稳定币,如USDC或USDT,虽然它仍然代表一美元,但你拥有的是一个可以在如Uniswap这样的平台上使用的链上资产。你可以在Uniswap上交换USDC,通过Lido质押ETH获得stETH,然后在Compound上借出这些stETH以获取compound stETH。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只受开发者的创造力和软件功能限制的庞大金融生态系统,而且完全无需许可。

现在,将这一理念应用到IP上,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使IP可编程,为IP做类似于DeFi对金钱所做的事情。

目前管理IP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基于纸质的方法。考虑到像米老鼠或宝可梦这样的流行角色,它们的IP保护涉及大量的法律文件。整个法律团队致力于保护这些IP,而授权通常涉及律师之间昂贵且复杂的谈判,这并不是一个可扩展的解决方案这就导致了许多潜在的IP互动由于高成本和高摩擦而未能发生。

在 Story Protocol 中,我们设想将IP转移到区块链上并使其可编程,不仅允许媒体文件作为NFT上链,还通过为每个媒体文件创建一个权利层——可以视为一种权利APIIP不仅仅是媒体;它包括了媒体加上权利。

我们的目标是使创作者能够将他们的IP上传到 Story Protocol 并定义其他人如何建立、重新组合 (compose) 和重用他们的创作。

这种方法将释放出完整的可组合性,从DeFi扩展到创意领域。

TechFlow

可以描述一下 Story Protocol 的技术架构,以及它是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管理知识产权的吗?

Jason

Story Protocol 的架构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名词”和“动词”。

“名词” 代表核心元素或定义IP的状态。例如,你可以带来任何现有的或新创造的NFT,如 Bored Ape,或者如果你是从Web 2.0转换过来的,你可能会上传你创造的角色。上传后,Story Protocol 会为你自动铸造一个NFT,并为每个NFT分配一个带有指定指针的账户。这个过程类似于传统的NFT,但有所增强:我们为每个NFT附加了一个绑定令牌的账户,类似于智能合约钱包,作为广泛功能的入口,包括无需许可的组合、授权、版税和属性管理。

“动词” 指的是定义可用于与你的IP互动和获益的不同动作或模块。这些功能集合使得在我们平台上注册的IP能够以动态和灵活的方式使用。

这些“名词”和“动词”共同构成了 Story Protocol 的基础结构,为在区块链上管理和创新知识产权提供了一个强大而直观的环境。

IP上链属于RWA范畴:在与DeFi进行互操作之前需要设立链上法律层

TechFlow

Story Protocol的可编程IP与非链上法律系统如何达成共识?

Jason

在与非链上法律系统的整合方面,Story Protocol 的目标不是替换现有的法律框架,而是提高它们的效率。

我们认识到版权是一个可靠的权威来源,并旨在弥合传统的纸质法律系统与更自主的区块链基础设施之间的差距。为此,我们与顶尖的法律团队合作,开发了“可编程IP许可证,这种许可证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覆盖广泛的用例,尽管某些特定情况可能不会完全包括在内。

它包括一组法律条款——如衍生权利、预付费用和版税分成——这些条款直接映射到链上逻辑,确保法律条款在区块链上得到程序化执行。这在法律和数字领域之间创造了一个关键的链接。

关于我们的市场进入策略,它涉及两个主要方向。

首先,我们旨在吸引现有的Web 2.0创作者,将大约20%到25%的努力用于吸引好莱坞及其他地区的知名创作者在 Story Protocol 上开发新的知识产权。这一策略至关重要,因为它向主流观众展示了我们平台的好处,强调它如何增强创作者的控制权和粉丝的参与度,允许他们合法地参与创作过程,类似于官方认可的同人小说。

我们剩余的75%精力集中在对我们的愿景已有深刻理解和高度认同的加密原生领域。这包括与现有的Web 3.0应用集成,鼓励加密开发者创建新的应用和本土于区块链环境的IP类型。鉴于新媒体技术经常与它们的前身有显著的差异——就像TikTok上的短视频内容与传统电影大不相同——我们相信,为新一代加密原生创作者提供创新和创造之前不可行的独特内容类型的机会是巨大的。

总体而言,我们的方法平衡了向传统创作者介绍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并培养一个强大的加密原生创新生态系统。

TechFlow

与将其他数字资产上链相比(如互联网域名),Story Protocol 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有何不同?

 Jason

在 Story Protocol,我们的方法非常开放,我们对可以注册的知识产权类型持中立态度。这种灵活性源于我们的核心假设:任何引入到协议中的 NFT 都代表一个媒体文件。这个文件可以是多种格式——音乐、音频、视频、MP3、图像或文字作品。基本上,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都可以集成到协议中。

我们的主要关注点是在区块链上引入一个法律层,以促进真正的、无需许可的可组合性。我们的目标是将通常在法律合同中找到的权利封装成一种可以在链上表示和自动执行的格式。

这不仅仅是将许可证或图像转移到区块链上——这一点 NFT 已经实现了。Story Protocol 的变革性特点在于我们同时转移了使许可证能够自执行和自主的逻辑。这是真正的创新所在——创建一个法律协议不仅是数字化的,而且是动态的,能够自主执行的系统。

真正的挑战,我们的创新是在超越简单的法律文本数字化。

TechFlow

Story Protocol 上注册的第一真实世界知识产权是什么?

Jason

目前,Story Protocol 运行在测试网上,已成为各种实验性 IP 的中心。创作者正在积极探索和注册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从有组织的项目到更自发的创作。考虑到活动的广泛性和我们平台的去中心化特性,很难准确指出一个“第一”的 IP。这些内容涵盖了多种媒介、质量层次和创意意图。

这个充满活力的测试场所让人想起其他区块链创新的早期阶段,那时许多实验最终塑造了技术的标准用途。就像很难回忆起与媒体相关的第一个 ERC-20 代币一样,确定 Story Protocol 上的第一个 IP 同样复杂,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创作者不断地贡献着多样化的作品。

Story Protocol如何兼容传统互联网社交软件和链上社交软件?

TechFlow

与在传统社交媒体上上传创造相比,Story Protocol所打造的用户体验有什么不同?

Jason

我们的设想不仅仅是开发一个全新的应用程序,我们正在积极与现有的 Web3 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整合。

例如,发布一幅画——与 Instagram 这样的平台不同,在那里您发布的图像没有固有的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提供了一种变革性的方法。

在上传时,用户可以无需许可地直接在这些平台上附加特定的权利到他们的 IP 上。例如,如果创作者希望其他人商业化他们设计的角色,他们可以设置诸如需要支付一定量的ETH和分成收入的条款,这些条款随后通过 Story Protocol 在链上存储和追踪。

从用户的角度看,界面保持熟悉,但增加了重大改进。在浏览动态时,除了常见的互动按钮外,还有一个额外的按钮显示每个资产相关的权利。这个功能增强了透明度和用户对 IP 的控制。

我们方法的真正创新在于其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任何应用在 Story Protocol 上注册一个角色不仅保护了它在该平台上的安全,也使得 IP 得到了普遍的可访问性。就像链上数据在多个应用程序中可用一样,通过 Story Protocol 管理的 IP 也是如此,这一通用 IP 层使得任何应用程序,无论是许可市场、创作者工具还是其他社交媒体平台,都能利用同一 IP,确保无缝集成和广泛的可访问性。

TechFlow

Story Protocol 如何与 Web2 社交媒体平台集成,用于 IP 创建和管理?

Jason

Magma 的平台允许多个团队成员登录并共同创作艺术作品,这使其成为游戏和电影工作室的热门选择。他们目前拥有超过两百五十万用户。

我们已经与 Magma 进行了集成,并在丹佛最近推出了一个演示,您可以在 Twitter 上查看。通过这种集成,艺术家在 Magma 完成作品后,只需简单地点击即可在 Story Protocol 上进行注册。在注册过程中,艺术家可以直接设置权利,这是我们与 Magma 合作简化的一个流程。这种集成利用了我们的 SDK 和 API,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抽象化钱包创建和燃料费等复杂操作,简化了用户体验。这确保了 Magma 的创作者可以享受无缝的用户体验,而无需深入了解底层的区块链技术。

这种合作体现了我们在区块链领域的策略——不仅仅是推广技术本身,而是强调它带来的实际好处。对于 Magma 而言,重点不在区块链上,而在于我们提供的功能如何增强他们的平台和用户体验。

TechFlow

为什么选择了 Magma?

Jason

Magma 主动接近 Story Protocol,他们希望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首先,他们的写作者需要一种方式来保护他们的 IP 并确保透明度和来源,而区块链技术自然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这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

其次,Magma 在其平台中引入了一项生成性 AI 功能,允许创作者将 AI 生成的元素融入其艺术作品。他们希望使用 Story Protocol 来跟踪 AI 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这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它有助于验证作品是否由 AI 生成,从而解决了创作者对于作品真实性和原创性的担忧。

第三,也是最令人兴奋的,一旦在 Story Protocol 上注册了一个 IP——比如在 Magma 上创建的一个令人惊叹的风景——它就可以被其他应用访问。这意味着像 Lens、Forecaster 和各种 AI 应用等平台可以连接并使用这个 IP。我们将这称为创建一个通用 IP 数据库或 IP 流动性,其中存在网络效应;每个注册 IP 的应用都使任何其他应用都能利用它。这种互联性极大地增强了注册 IP 的实用性和覆盖范围。

真实世界资产的中心化因素

TechFlow

Story Protocol 有什么潜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Jason

像 Story Protocol 这样的企业,旨在重新构想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系统,自然面临众多挑战。其中一个主要障碍是“授权”一词所带来的复杂性。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听到 “IP” 或 “授权” 时,由于其复杂性,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我们正在投入大量努力,确保 Story Protocol 的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授权的复杂性即可从我们的平台中受益。

一个很好的类比是支付处理公司 Stripe。Stripe 巧妙地简化了全球银行系统的复杂性,使开发者易于理解。他们不需要教育用户了解金融系统或信用卡交易的工作原理;相反,他们提供了一行简单的代码,使网站能够轻松接受支付。

同样,在 Story Protocol,我们的目标不仅是与创作者有效沟通,还包括与开发者沟通。我们希望他们知道,可以使用 Story Protocol 来重新混合或货币化 IP,而无需成为授权专家。我们处理复杂的事务,让他们可以专注于创造和创新。然而,这种简化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克服由于历史复杂性而形成的对授权的根深蒂固的文化顾虑。我们的任务是打破这些障碍,并证明管理 IP 可以像在应用程序中集成一行代码一样简单。

如何保持竞争力?

TechFlow

能分享一下 Story Protocol 目前正在探索或已经实施的一些创新想法和应用吗?

Jason

我们正在探索的一些概念类似于 Getty Images 或 Shutterstock,但针对 Web 3.0 环境进行了调整,特别关注与 AI 生成图像的货币化挑战。这一领域具有创新潜力,因为当前货币化这类内容的解决方案有限。

此外,我们已经取得了进展,开发了一个支持 Web 3.0 的社交组合平台,并已与 Lens 和 Forecast 等平台集成。另一个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广泛探索的领域是我所说的“IP 金融”或“IPFi”。知识产权是一个有价值的现实世界资产类别,经常被利用,但由于缺乏交易或创造流动性的机制,很少被充分利用。

我们正在探索的可能性包括使用 IP 作为借贷协议的抵押品,或者对 IP 进行分割和代币化,以释放其价值。这些举措可以将 IP 转化为更流动的资产类别,促进新形式的金融互动和投资。我们看到的对开发这类工具的兴趣显著且令人鼓舞,突显了在区块链上管理 IP 的创新解决方案的潜力。

TechFlow

鉴于我们讨论的各种商业模式,Story Protocol 计划如何从这些协议项目中获利

Jason

让我们以 Uniswap 为对比。长时间以来,Uniswap 运行时并没有实施任何协议费用。直到最近,他们的 DAO 投票决定在协议层面引入费用。我们为 Story Protocol 看到了一条类似的道路。正如 Uniswap 在 DeFi 生态系统中为可替代代币的交易构建了金融轨道,我们正在构建使可编程 IP 能够有效流通于各个平台的创意内容或 IP 轨道。

在采用方面,一个协议的价值直接与其使用情况相关;只有当它被广泛采用时,一个标准才具有意义。目前,我们作为一个公共基础设施在运行,主要关注于促进广泛的使用和整合。

展望未来,引入协议费用是我们开放考虑的一个可能性,但这将是一个社区驱动的决定。如果社区选择启动这些费用,它们将被设计为支持协议的持续去中心化和可持续性。这种方法确保我们优先考虑广泛的采用和实用性而不是立即的收入生成,为生态系统内的长期价值创造打下基础。

TechFlow

未来可能出现类似于 Story Protocol 的其他协议,如何看待在这个领域中的竞争?

Jason

护城河是关键问题。对于 Story Protocol,我们的护城河在于平台上托管的 IP 的质量和数量。虽然我们的智能合约在 GitHub 上公开可用,我鼓励大家都来查看,但我们的核心在于 IP 本身。

就像 Uniswap 尽管有像 SushiSwap 这样的分叉的可能性,但仍保留其流动性一样,我们的实力在于我们托管的独特、高质量的内容。即使其他实体复制了我们协议的逻辑和基础设施,他们也无法复制我们拥有的独特文化资产和创意内容——从顶级角色到引人入胜的视频和故事。

这创造了一种“IP流动性”,类似于可替代代币的流动性。就像流动性对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成功至关重要一样,Story Protocol 上丰富的 IP 存储库使其无价。技术可以被复制,但内容生态系统和重视及贡献于此的社区——这是无法复制的。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