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行业的现状和长期价值

Talking about blockchain
2024-09-23 11:00:13
Collection
区块链技术确实和我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不同的思维,要深入地理解它,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前面的某篇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我经常听一个付费空间的科技博主讲科技发展和科技投资,他对科技领域的诸多行业都有很不错的见解,尤其是这位博主很早就提到过英伟达股票的潜力。

因此我对他主讲的很多内容都是非常佩服的。

但是今天早上当他提到加密领域时,发表了下面这些(类似)观点:

- 区块链技术是科技领域的边缘,它无法为企业提供直接的价值;

- 目前区块链技术比较有用的一个案例是茅台酒的溯源,但溯源这个需求比起生产茅台而言只是次要作用;

- 我曾经还提到过以太坊,那是因为以太坊能够发币,发币还是有点用的。但现在比特币也能发币,因此以太坊作用不大。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能够理解到这个地步,尤其是能够说出第二点和第三点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但作为在加密生态中长期浸泡的我们,就不能止步于这些观点了。

关于茅台的溯源,或者更广泛地说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溯源,在我看来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伪需求。

我不能说这个需求完全没有,但它绝对不是区块链技术值得骄傲或者突出的应用。

原因很简单:在溯源的过程中,把信息上链这个环节是人控制的。而恰恰这一步是最不可靠的。如果有人在这一步使坏,把一个假信息上链,那我们在区块链上看到的就是不可篡改的假信息。

这类应用就像个虚有其表的气球,用一根针就能戳破它浮华的外表。

说以太坊的作用仅仅是发币那是太小看智能合约的作用了。发币是它的第一个大规模应用,但它的核心精髓绝不是发币,而是创造了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执行环境,可以在虚拟世界中刚正不阿地执行“法律”(即智能合约)---这是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至于比特币发币,我估计指的是铭文技术。这当然是比特币生态在本轮周期中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

但这个技术的核心至少现在为止还需要一个更重要的环境来支撑---链外共识,即由分布式运行的索引器形成的共识。而这个共识以我有限的认知来看,至少目前在安全上还是有风险的---只有由四个大公司运行的索引器在维护这个共识。

四个索引器节点和比特币生态接近上万个节点来比,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说现在的区块链技术还无法为企业提供价值,这毫无疑问是对的。

记得我在很早以前的文章中曾经分享过我的观点:想要区块链技术为人类社会中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价值或者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类的生活,至少在未来的5年内恐怕都属于奢望。

当然,它未来一定会并且必将会,但现在还太早了。

我打过一个比喻:蒸汽机是发明了,但真正地要让蒸汽机引发人类的工业革命,还需要曲轴连杆的发明。而加密生态恐怕在未来的5年内都不一定会有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曲轴连杆。

未来的5年内都不一定会有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曲轴连杆,那不是加密生态在未来5年都没戏?

如果这么看,那就又是在从人类的角度看问题了。正如这位博主从人类的立足点出发认为“它无法为企业提供直接的价值”一样。

如果我们用发散的思维看问题,就会不一样:

因为我越来越相信,这个技术不是为人类准备的,而是为AI准备的。我似乎隐隐约约看到另一个东西已经或者正在被加速地发明---适用于AI的曲轴连杆。

比如最近有一些观点就指出要开发类似AI代理(AI Agent)之间交互的加密平台或者媒介。

对此,我有点不确定的是:我们开发出来的那种平台或者媒介真的适用于AI代理吗?

这就好比动物需要吃食物,但人类按自己的想象喂给动物的食物一定合适动物吃吗?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个方向我觉得是对的。

通过分析这个案例,我们也能从另一个角度看出区块链技术确实和我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有着很大的区别和不同的思维,要深入地理解它,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hainCatcher reminds readers to view blockchain rationally, enhance risk awareness, and be cautious of various virtual token issuances and speculations. All content on this site is solely market information or related party opinions,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form of investment advice. If you find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nt, please click "Report", and we will handle it promptly.
ChainCatcher Building the Web3 world with innova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