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mBridge,未來會和以太坊豐富的生態聯動嗎?
原标题:《【新聞週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顛覆國際支付體系的開始》
來源:移動支付網
作者:慕楚的文
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最近很火。
11月3日,香港金融科技周召開之際,在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支持下,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央行共同發布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用例手冊,簡單的介紹了項目應用場景及測試進展。
自2021年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參與以來,這一項目就獲得了極高關注度,今天我們也簡單的侃一侃,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到底是什麼?
發展歷史
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原來是泰國央行與香港金管局進行雙邊試點的項目。
2017年,香港金管局開始研究央行數字貨幣項目,並將項目命名為LionRock,即獅子山。獅子山是香港有名的、形狀像獅子的山峰,香港也口口相傳著積極正向激勵人奮鬥的"獅子山精神"。
2018年8 月,泰國央行發布了其名為Inthanon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項目,該國的8家商業銀行參與其中。筆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Inthanon貌似代表泰國清邁的一座山Doi Inthanon,是泰國海拔最高的山。
2019年5月,香港與泰國的兩個CBDC進行了"山山聯合",推出了Inthanon-LionRock項目,旨在研究CBDC在跨境支付當中的應用。
2019年9月,Inthanon-LionRock項目首階段啟動,並在當年12月完成。這一階段主要是技術開放,雙方聯同來自兩地共10家參與銀行成功開發以分佈式分類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為基礎的概念驗證原型。
2020年11月,Inthanon-LionRock項目第二階段啟動。在這一階段,雙方探討在跨境貿易結算及資本市場交易的商業用例。
2021年2月,Inthanon-LionRock項目進入第三階段研發,中國央行及阿聯酋央行加入,Inthanon-LionRock項目迎來擴容,從原來的兩方變成四方。與此同時,國際清算銀行創新樞紐轄下香港中心也支持該項目。項目名稱正式更名為"多種央行數字貨幣跨境網絡"(m-CBDC Bridge),也就是我們說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
2021年9月,四方發布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第一階段報告,此時已經可以初步看到該項目給跨境支付帶來的便捷與高效。
2021年11月,四方央行發布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用例手冊,介紹了項目15個潛在應用場景及測試進展,涉及國際貿易結算、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等。
為了閱讀方便,我們後面都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簡稱為mBridge。
原理是什麼?
2021年9月,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發布了《Inthanon-LionRock to mBridge:Building a multi CBDC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payments》(以下簡稱"報告")階段性總結報告。
報告顯示,mBridge脫胎於Inthanon-LionRock階段,技術原理和一些理念都繼承了Inthanon-LionRock。mBridge還將秉持不傷害、合規和互操作性三大原則,以"針對高成本、低速度和複雜的操作性等痛點問題,設計和迭代新一代高效跨境支付基礎設施"為總體目標。
根據報告的披露,Inthanon-LionRock原型區塊鏈網絡層是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seph Lubin創辦的ConsenSys公司在Hyperledger Besu上構建的,因此該網絡是否會與以太坊主網之間具有較強的兼容性,這就存在一個潛在伏筆,是否未來mBridge會與以太坊豐富的生態聯動呢?
mBridge的系統構建擁有三層體系:
1層是核心層:這一層包含了區塊鏈分佈式總賬技術(blockchain ledger)及其相關數據,也是智能合約邏輯編程的實現層。
2層是後端應用層:為1層提供身份識別、權限訪問、路由功能、錢包簽名、密鑰管理、外匯兌換機制等。
3層是前端層:這一層為接入核心系統提供接口,為最終用戶提供所需的功能。
在技術原理上,mBridge仍然沿用了Inthanon-LionRock項目的基礎。採用了"走廊網絡",所有參與銀行在國內網絡和走廊網絡都各自運行自己的節點,只有各國的央行才有管理節點的核心權利。採用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使得整個鏈路能夠保證足夠安全。
在走廊網絡上,通過Token化資產,各方可以在不需要中間賬戶的情況下,以點對點的方式進行交易,通過這種方式,該平台能夠無縫地在不同貨幣和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提供代幣化PvP(Payment vs Payment)轉賬。
跨境支付中,雙方兌換了多少數字貨幣,就會有相應的數量映射在走廊網絡上,映射的產物又名為"存托憑證"。中行以核心層的角度,可以非常詳細的了解走廊網絡上的數字貨幣運營情況。
簡單來說,就是A國銀行需要B國的數字貨幣,並兌換1億,相應的走廊網絡上就會出現1億的存托憑證,在走廊網絡中存托憑證具有通用性,這可以使得加入mBridge的貨幣之間,可以更為高效的進行兌換。如果C國銀行需要B國5千萬數字貨幣,直接A國銀行通過存托憑證在走廊網絡上交易完成即可。值得一提的是,存托憑證畢竟只是憑證,而不能直接流通,在各國的貨幣流通仍然需要兌換相應的數字貨幣。這一場景,比較適合批發型數字貨幣的應用。
最終mBridge要達成怎樣的效果呢?
報告畫了兩張圖來呈現mBridge對跨境支付效率的提升。傳統的代理行跨境支付模式:
該模式在多邊交易中,需要經過多個節點,不同國家和存在隱藏的政策限制。這也是當下比較流行的SWIFT模型,雖然近幾年SWIFT推出了SWIFT GPI、SWIFT Go等產品,來提升整個網絡的結算效率,從原來的數天到數分鐘,但底層邏輯不變,交易效率和監管風險仍然欠佳。
mBridge交易模型則為下圖:
多邊能夠直接的在走廊網絡上實現點對點的交易,省去中間環節,其交易速度能夠達到秒級。由於省去許多中間環節,可以顯著降低成本、消除外匯操作風險、提高透明度並減少監管工作。
筆者粗淺的認為,在SWIFT模式下,中間機構只是信息的傳遞,具體交易執行需要雙邊銀行按照統一報文系統進行操作。而mBridge還不能稱之為數字貨幣版本的SWIFT,它本身就有一定的交易所性質,各國央行依托走廊網絡,進行存托憑證與數字貨幣的來回兌換。通過智能合約,各國制定相應的交易規則與監管政策。
按照最新發布的mBridge應用手冊的總結,mBridge能夠帶來低成本、易操作、無匯兌風險、高透明、低申報負擔的跨境支付體驗。
可能的影響
mBridge對於中國央行來說,是全球跨境支付革命的一個重要破局點,也是重塑全球支付體系的重要切入點。
在2020年召開的G20會議上,20國達成了加強跨境支付作為應該解決的優先事項。2020年7月國際清算銀行發布的《Enhancing cross-border payments: building blocks of a global roadmap Stage 2 report to the G20》中,明確指出了當下跨境支付的問題,並提出19個解決方向。
其中,探索新的支付技術、制度和安排只有三個方向,包括考慮新的多邊跨境支付平台及部署、觀察全球穩定幣的發展、以及CBDC的探索。
這三條路中,第一條有點再造一個SWIFT的意思,例如歐洲推出了INSTEX;第二條便是觀察Meta(Facebook)的Diem,USDT等穩定幣發展;第三條,就是mBridge這類的項目。
除了封殺穩定幣,中國政府推出了CIPS,在原有的SWIFT體系下,其實非常難突破。而mBridge是從0開始,全球第一個圍繞數字貨幣搭建的跨境結算平台,無論是否成功,中國央行都是在進行卡位。
反觀美國,由於美元的強勢地位,目前SWIFT是對其有利好的,所以沒必要再造一個多邊跨境支付平台。而美國對CBDC的態度異常謹慎,甚至某種程度上並不想推出CBDC。2019年末,美國財長就稱5年內美聯儲不會發行數字貨幣。今年年中,美聯儲還稱將在夏季發布美國版CBDC研究報告,但目前尚未發布。
而在穩定幣上,美國官方和科技巨頭都異常支持,各類較大的穩定幣大多錨定較為穩定的美元,如Diem、USDT。而在支付生態上,Square、PayPal、Visa、萬事達卡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加密貨幣的發展。
mBridge要成功也並非易事。畢馬威的一份報告顯示,mBridge真正廣泛應用起碼要10年以上的時間。除了要面對全世界穩定幣的挑戰,mBridge的發展與全球各國對CBDC的積極程度有直接的關係,如果各國均推出CBDC,認可並加入mBridge,則成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各國博弈與磨合。
當然,借助mBridge開放、公平、透明的環境,或許人民幣國際化能夠加速,但貨幣競爭,背後是綜合國力、全球影響力的競爭,mBridge會是國家實力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