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新政解讀:一棒打全球,web3是危是機?

老白代币经济模型
2025-04-05 16:40:56
收藏

------2025年全球市場震盪背後的邏輯與金融市場生存指南

2025年4月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除了無差別世家至少10%的基礎關稅外,正式啟動全球"對等關稅"政策。

什麼是對等關稅?四個字的評語:簡單粗暴。其他國家對美國產品徵收多少關稅,美國就反過來加徵一半的懲罰性關稅,並在原有基礎稅率上疊加。例如,中國對美商品平均稅率為67%,美國則加徵34%,最終形成54%的總關稅;而對那些只徵收10%稅率的國家,美國僅加徵5%。無論是所謂盟國還是敵國,一律平等。

據白宮公告,10%的基準關稅將在本週六(5日)午夜後生效,更高稅率的對等關稅則是預計在下週三(9日)午夜後生效。這個緩衝期也是耐人尋味。

一直以來,川普給人的直觀感覺就是個瘋子+傻子。表面上看,該關稅政策也是典型的"商人總統"的不吃虧邏輯。但如果這樣就把川普想簡單了。這一政策並非貿然出擊,而是一套旨在重構全球貿易秩序、緩解美國債務危機、鞏固美元霸權的系統性戰略。

一、關稅新政:特朗普的"無差別攻擊"

此次關稅新政不僅是對全球的貿易震盪彈,更是一場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力的再洗牌。特朗普政府設定了一個星期的緩衝期,這個緩衝期是一種"快刀斬亂麻"的陣營劃分手段------當前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科技和經濟都較之前有了較大變化,世界格局過於混亂,一些國家趁亂而起,一些國家迅速沒落,各方勢力對於美國的態度也是晦暗不明。

於是美國先設置一個嚴苛的"對等關稅",再設置一個緩衝期。如果你想成為美國的"合作方",那你就在緩衝期來找我談,既然是對等關稅,那就意味著可以互降關稅;而那些在緩衝期沒有妥協的國家,自然也就成了美國的"敵對方"。這樣一來,原本混亂的世界就被短時間內理順為極其簡單的雙邊對立格局了。

任何一個生態裡,如果想要贏,"強者求穩,弱者求變"永遠是真理。看到這裡,你還覺得川普只是個傻子+瘋子嗎?

至於該關稅政策另外的目標,可能是通過關稅收入填補財政赤字、緩解當前超過36萬億美元的國債壓力,同時為後續的美元放水行動預留空間。此外,通過製造稅收壓力,美國也意圖迫使本土企業回流,重建"製造業強國"形象。儘管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高稅收、強美元與製造業回流三者難以兼得,但特朗普顯然更看重選舉周期內的"政績感"。

二、特朗普的真實算盤:霸權、美元與"囚徒困境"

長期以來,美國陷入"特里芬兩難"------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同時作為國際儲備貨幣時,有可能造成國內短期經濟目標和國際長期經濟目標的利益衝突。具體來說,美元要維持全球貨幣地位就需保持貿易逆差,但過度負債又會引發信用危機。

我們都知道特朗普是極度傾向放水的,那為什麼此次增加關稅呢?此次關稅策略是短期拉高美元強度,通過關稅迫使其他國家貨幣貶值,繼而在合適時機適度釋放美元,這樣美元的相對價值並沒有降低,白嫖全球商品的同時,不至於信用崩塌。實際也是如此,關稅政策消息一出,美元迅速升值,這樣將來就算放水貶值,也還在能承受的範圍內。而其他國家如果沒有好的對策,其貨幣就會在這個過程中貶值,人民幣、歐元等主要貨幣可能首當其衝承壓。

隨著RCEP、非洲自貿區等區域性經濟組織的興起,美國的全球話語權正被侵蝕。特朗普通過製造雙邊"囚徒困境",逼迫各國單獨就範,從而拆解多邊合作結構。墨西哥在關稅威脅下迅速達成和解協議,就是這種策略的直接成果。

另外他可能還有點私心。特朗普及其團隊的目標並非建立長期穩定結構,而是在2026年中期選舉前,通過"製造業回流""貿易逆差縮減"等顯性指標贏得選民青睞,這是美國政局的傳統了。

三、對Web3市場影響:短期陣痛與長期機遇

新政消息一出,市場劇烈震盪。比特幣24小時內下跌3%,以太坊下跌6%。加密ETF出現87億美元單日淨流出,而黃金則突破3150美元/盎司,成為最受歡迎的避險資產。

儘管短期不利,但此次關稅新政也許為web3帶來了結構性利好:

首先,比特幣數字黃金敘事可能增強了。我們之前的文章寫過,在貨幣金融學的框架下劃分,比特幣與黃金一樣屬於價值存儲手段,而USDT、USDC等穩定幣與美元一樣屬於交換媒介。也就是說,比特幣與美元不存在直接的競爭關係,而應該去對標黃金。

無論美元後面怎麼走,可以看到的是,一定會給以各國法幣為主要框架的世界經濟格局帶來不小的混亂,而這時候,比特幣不會直接代替美元的地位,而是發揮其價值存儲手段的作用,去固定經濟系統中經濟主體掌握的,因法幣系統混亂不定而難以固定的價值,成為避險資產。

但有一個問題是:比特幣和黃金在經濟系統中的職能相同,而此次全球市場的混亂已經說明極端政策下,當前投資者仍偏好黃金這樣的傳統避險渠道,比特幣在與黃金的競爭中落敗。

我的看法是,任何事物都遵循慣性定律,黃金仍是主流金融市場最認可的價值存儲手段。但也正因如此,比特幣才具有發展潛力。之前寫過如果只從物理特徵上講比特幣比黃金更適合作為價值存儲手段,因為

1.總量更固定;

  1. 更易於存儲。

而其桎梏主要在於監管和合規問題。但無巧不成書,也正是特朗普將比特幣列為國家戰略儲備,並推出一系列親加密政策,似乎這個讓加密市場巨幅震盪的人,也同時在為比特幣的合規鋪路,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是第一點,從經濟結構上看。還有第二點,從跨境市場看。

傳統跨境支付若遭遇高稅阻礙,企業可能選擇穩定幣或加密貨幣結算,以規避美元體系。加密行業的痛點"Mass Adoption"問題,是否可能也會在特朗普無心插柳增加的巨量穩定幣應用場景之下得到解決呢?不好說,但有機會。

結語:亂局中的清醒者

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新政,既是一場貿易制度的劇烈衝擊,也是一場市場信仰的極限測試。全球各國被迫站隊,傳統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加密市場亦難獨善其身。但"波動"並不意味著"末日",反而可能孕育新秩序下的歷史性機遇。正如灰度研究主管Zach Pandl所言:"當市場恐慌消退時,加密資產終將回歸基本面。"危機之中,理性與前瞻,才是穿越亂局的真正底牌。

(風險提示:加密市場波動劇烈,投資需謹慎)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