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 Web3 不熱了?他們只是不在你看的地方
最近我們常聽到一個問題:"鏈上不是越來越熱了嗎?為什麼推特上那麼安靜?"
這個問題其實很有代表性,因為它揭示了 Web3 圈子裡一個慣性思維:我們太習慣用"熱鬧"來判斷"熱度"。
推特就像是一個持續的派對,聲音大、討論多,看起來熱火朝天。但派對上最活躍的那幾千人,其實不能代表整個 Web3 的真實生態。絕大多數真正的用戶,既不刷推,也不發帖,甚至不清楚自己正在使用區塊鏈。
他們沒在喊話,但他們真的在用。
所以,真正的用戶在哪?
想像一個大學生正在玩一款鏈遊,他沒去研究"鏈上資產",只是覺得這遊戲挺好玩,還能賺點小錢。
又或者,一個普通用戶正在一個社交 App 裡發帖、點讚、領取獎勵,他完全不知道這背後運行的是鏈上邏輯。對他來說,這和用小紅書、B站並無二致。
這些人,是從 Web2 走來的大多數。他們不會主動參與"敘事",也不會在推特上聲援你,但他們的行為是真實的,增長是扎實的。
不是"教會用戶用鏈",而是"用戶根本感覺不到鏈"
比如遊戲《Hotspring》,早在 Web2 階段就已經有了數百萬用戶。接入區塊鏈後,他們沒有大張旗鼓宣傳"我們轉 Web3 了",而是讓用戶自然過渡,體驗沒有變化,門檻也沒增加。
再比如社交產品《OverHerd》,這個項目沒有靠融資砸聲量,也沒有去推特運營話題,卻憑藉產品本身,活躍度已經超過不少"紅極一時"的 Web3 社交平台。
這些項目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在 Sei 上落地。不是因為 Sei"聲量大",而是它的性能和架構能真正支持這些面向大眾的場景。
Sei 本身並不強調"鏈感",相反,它做的更多是"把鏈藏起來",為開發者和用戶提供一個更接近 Web2 的流暢體驗。
不是說得多,而是用得多
推特能帶來一時的曝光,但不是長久之計。如果 Web3 想真正觸達億級用戶,那就不能只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說話。
Web2 級別的創業者明白這一點。他們更在意的是用戶用得爽不爽、產品跑得穩不穩,而不是有沒有推文被轉發。他們做的產品,是讓普通用戶也能無門檻使用的產品,不需要用戶先上一堂"區塊鏈入門課"。
Sei 恰恰滿足了這一需求。它不是在爭搶話語權,而是在幫助產品落地。也正因此,它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面向大眾用戶項目的基礎設施選擇。
如果說 Web3 的下一波爆發是什麼,不是漲粉最快的 KOL,也不是最會講故事的敘事,而是那些用戶根本不知道它是 Web3,卻每天都在用的產品。
這,正是 Sei 正在推動的方向。真正的爆款,不需要靠吵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