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域名赛道:龙头ENS面临的冰与火

Dora Factory
2022年12月29日 13:24
收藏
本文从市场现状、.bit案例等角度对 DID 赛道进行分析。

作者:Steven@THUBA Research Core,DAOrayaki

 

Web3 不仅仅是区块链和 EVM 兼容,还有面向整‍个 Web3 的 DID 系统。‍‍‍本文将对从以下方面,对 DID 赛道进行分析。

科普:Web3 域名特点及应用场景

现状:Web3 域名市场规模、分布、行业 KSF 和痛点

案例:开源去中心化身份协议.bit 如何挑战 ENS 

点评:从 Web3 域名赛道到特定案例创新

作者可能持有文中提到的相关项目发行的资产,存在利益相关,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Web3 域名赛道分析

这里引用 AnT Capital 林川对 DID 赛道的梳理,目前看到的 web3 项目可以分为四层,从上游往下游分别为:

凭证层 - 凭证发布,代表项目有 GALXE,Rabbithole,POAP,BrightID 等身份层 - 聚合协议,代表项目由 KNN3,RSS3,Cyberconnect 等身份层 - 身份管理,主要有钱包和域名两大类,代表项目由 UNIPASS,ENS,LOOT,.bit 等应用场景层,项目大致分为两大类:

Reputation(声誉)和 Relationship(关系)

Reputation:声誉 / 简历 / 社交展示面。这类应用场景,侧重于通过将数字身份简化为一些显性的可信标签,来对用户进行评价和分类,从而达到一个快速筛选的效果。比如:信用借贷、求职招聘、陌生人社交等。

Relationship:DID 的关系类应用场景叙事。这类应用场景,侧重于通过将数字身份视为用户在 Web3 数据的累积,来做一些更加复杂、综合的应用分析。比如:推荐系统、熟人社交、Web3 游戏、DAO 投票治理等。

 

Web3 域名是什么?

 

Web3 域名,一般指那些后缀为 .eth、.bnb、nft、.wallet 等公链缩写或有强 Web3 特征的简称,且应用场景主要在区块链 /Web3 领域的域名。以太坊的 ENS 是这一赛道最知名的、最有代表性的项目。

域名这个概念,起源于早期的互联网时代。最早的时候,大家都是通过 IP 地址来直接访问网页的,比如你如果现在在浏览器地址框输入「202.108.22.5」,那么你就可以打开百度的首页,因为 202.108.22.5 这串数字正是百度的 IP 地址。但显然,这串数字是不具备可读性、难以记忆的。因此,早期的互联网设计者们就构建了域名系统 DNS(Domain Name System),通过把 www.baidu.com 等可读性更强的域名作为「网页地址」,来对数字 IP 地址进行封装,以便人们日常使用。现在,每个互联网用户都知道「网页地址」这个概念,即使其中大多数人不知道其下的 IP 地址、 DNS 等原理,但这完全不妨碍他们在互联网上的体验。

Web3 域名最直观的价值也是类似的,它是用户的「Web3 昵称」,是对链上地址的封装,比如 vitalik.eth 就是对这个以太坊地址的封装:0xd8da6bf26964af9d7eed9e03e53415d37aa96045 

每个 Web3 用户都会持有至少一个链上地址,但恐怕没有人会想着去记住自己的地址,更不用说是记住别人的了。而诸如 vitalik.eth、 2089.bit、jack.bnb 之类的域名,显然比那一长串地址字符更具备可读性和可记忆性,更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需求。比如,你需要让你的朋友给你转账,你可能要去钱包或者记事本里找到自己的链上地址、再发给你的朋友;但如果你持有一个域名,比如 vincent.eth,你可以直接告诉朋友往这个域名上转账。

从技术角度看,域名的技术本质也并不复杂,就是「映射」这一数据关系。因此,它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路径:在 Web2 中,所有域名的注册和管理都由位于美国加州的 ICANN 负责,是高度中心化的,也受到美国政府的监管;但在 Web3 中,最主流的域名实现方式是以 ENS 为代表的链上智能合约,它将每一个域名都铸造成以太坊 NFT 的形式,可以无许可地自由注册、自由交易,由用户自己来设置对应的解析地址。

 

Web3 域名的应用场景

域名主要有四大类应用场景:域名 +dapp 应用,域名 + 钱包,域名 +web2 和域名应用本体。

域名 +dapp 应用: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把域名直接作为各个 Web3 相关应用的账户名。在 Web3 中,由于钱包地址登录、以及域名的链上解析,DApp 很容易就能够支持用户用某个域名作为其账户名。并且由于域名的唯一性,随着域名对多链的支持发展成熟,你可以确保 Opensea(ETH)和 Magic Eden(Solana)上使用同一域名的是同一个人。即使是像 Twitter、Jike 等 Web2 应用,也能够通过一些插件等方式,对那些使用自己拥有的 NFT 域名作为自己用户名的人做出认证。

域名 + 钱包:支持在转账的时候用域名搜索,而免去了用户对转账地址的记忆,例如 Metamask 这一头部钱包产品就已经实现了 ENS 域名的搜索支持。再进一步延伸,钱包集成了域名和其各种解析关系之后,也可以在钱包中将其展现出来。比如显示一个域名账户对应的 Twitter、 Reddit 等 Web2 社交平台关系,用户在各个 DApp 中持有的凭证。目前也有一些主打 DID 的钱包项目方有相关的探索。

域名 +web2:域名直接在浏览器中进行解析需要和 Web2 域名管理方美国的 ICANN 申请。由于 Web2 网站的联通并非 Web3 域名最核心的价值,再加上前述种种原因,现在没有一个 Web3 域名项目能够实现「直接 Web3 域名作为网站地址」。在 Web3 社区社区成员的不懈探索下,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曲线救国」方案:将 Web3 域名作为顶级域之下的二级域名。

虽然「vitalik.eth」不能够直接被输入浏览器中被解析,但诸如「vitalik.eth.xyz」「vitalik.eth.link」就可以。读者不妨也试一试,比如往浏览器中输入「vitalik.eth.xyz」,就可以看到 Vitalik 默认生成的 ENS Profile;输入「vitalik.eth.link」,就可以看到 Vitalik 的个人主页

域名应用本体:身份管理工具 & 社交展示主页,即域名具有的 DID 属性。随着和应用方、和钱包、和 Web2 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和钱包支持域名之后,域名应用本体也会承载更多的身份管理功能。具体举例如下:设置各个链、各个 Web2 平台对应的解析目标,设置个人主页的地址、格式及展示信息,设置一些隐私内容 / 需要特定权限才能访问的内容等。

 

 

Web3 域名赛道市场规模

 

若不考虑域名注册费之外的其他收入,整个 web3 域名赛道的 TAM 可以拆分为:web3 用户数量 x 单个用户拥有 web3 域名数量 x 单个域名每年订阅费用。

根据 ConsenSys 的数据,全世界每月有两千万活跃的 Web3。

由于单用户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注册不同数量的域名。根据 ENS 的数据,拥有 ENS 的用户数有 594k,ENS 总注册数为 2.76mm,单个用户平均拥有 4.6 个。保守估计平均每人注册 3 个 Web3 域名。

按照每年 5 美金 / 单个域名计算,ENS 上注册一个域名每年需要支付 5 美元的订阅费,.bit 的注册费 = 年费 * 注册期长度 + 存储费,最便宜的年费为 4.99 美金 / 年。

潜在市场规模=20mm x 3 x 5$=300mm $,即每年 3 亿美元。

注册费只是域名项目的一部分最直接的收入,未来随着 DID 赛道的发展,域名项目作为身份管理服务提供方可以探索出更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增加收入来源。

根据 ENS 首席开发人员 Nick Johnson 透露,2022 年 5 月 ENS 创纪录的取得了超过 800 万美元的单月收入。

参考整个域名行业:2020 年全球域名注册市场规模为 3.74 亿个,同比增长 0.7%,我国域名注册市场规模达 4300.8 万个。根据 Straits Research 预计到 2027 年,全球域名注册商市场规模将达到 10,25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4.70%。

 

主要项目

 

将当前的域名项目划为以下三类:单链域名、多链域名、DNS 替代类域名。其中单链域名又可以进一步细化。如下图所示:

1) 单链域名

>> 公链域名:以 ENS 为代表

这类项目的辨识度非常高:它们都以公链的简称为后缀,如.eth、.sol、.avax,并且都有公链官方的背景或者官方的明确支持。它们的实现这类项目的辨识度非常高:它们都以公链的简称为后缀,如.eth、.sol、.avax,并且都有公链官方的背景或者官方的明确支持。它们的实现逻辑,应用场景也高度相似,无非是在不同公链上。因此,要研究这类项目,只需要重点研究 ENS 即可。

ENS 是 Web3 域名领域最头部的项目,它由谷歌前软件工程师 Nick Johnson 于 2016 年创立。最初 ENS 是 ETH 基金会授权的一个副业项目,后经过 ETH 基金会扶持成立了 ENS 团队。ENS 没有从外部拿过任何融资,仅接受过以太坊基金会等机构的捐赠。

ENS 于 2017 年 5 月上线测试版、2019 年 5 月上线正式版。ENS 的交易量常年位居 Opensea 前十,在 2021 年 11 月和 2022 年的 4-5 月更有过两波的交易高峰期。截止 2022 年 11 月初,ENS 已经有了 262 万个域名被注册,57.3 万个注册用户,以及 508 个生态合作项目,这些数据都是大幅领先于其他许多同类项目方的。ENS 在 2021 年 11 月空投+发币,在 2022 年 11 月初,其全稀释市值约 15 亿美元。

ENS 目前并没有直接扩展到其它公链的计划,项目方近期的动作主要体现在 Web2 网页的连通性方面,比如前文提到的二级域名网页及其对应的应用。另外 ENS 也在和 Spruce ID 推进 Sign-in with Ethereum(EIP -4361)这一新型登录方式,希望通过它来实现身份数据的联通,这非常值得关注和期待。

>> Web3 域名注册商:以 Unstoppable Domains 为代表

这类项目往往会同时售卖多个后缀的 Web3 域名,且这些域名后缀往往是和 Web3 高度相关的。它们中的代表是 Unstoppable Domains。这类项目往往会同时售卖多个后缀的 Web3 域名,且这些域名后缀往往是和 Web3 高度相关的。它们中的代表是 Unstoppable Domains。

Unstoppable Domains 于今年 7 月完成 6500 万美元融资,估值 10 亿美金,接近 ENS 的水平。其同时支持 .crypto/.nft/.x/.wallet/.bitcoin/.dao/.888/.zil/.blockchain 9 个域名的注册。值得一提的是,和多数需要按年续费注册的域名项目不同,Unstoppable 是永久的注册机制,因此对一些稀有域名的收费也会更加昂贵。

Unstoppble Domains 的注册流程,并未像 ENS 等项目一样完全上链,而是一个中心化注册管理 + 链上 NFT mint 的模式: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可以用 Google 登录 + 信用卡支付,然后再去 Polygon 上 mint NFT(.zil 域名除外,去 Zilliqa 上 mint)。

在项目发展上,Unstoppable Domains 也将主打「Web3 名字」这一概念,不过其实际产品设计、宣传侧重更考虑 Web2 用户的体验,以及其域名和 Web2 网站的互通性。

Unstoppable Domains 在华人圈中可能知名度不算特别高,但其在海外的知名度,在海外的营销力度都非常大。目前 Unstoppable Domains 注册的域名数加起来已经超过 270 万,也有 500 多个应用整合了 Unstoppable Domains。

>> 社交类域名应用:以 Linkkey 为代表

这类项目在域名技术上可能没有特别的创新,但其更侧重于玩法上的创新——将域名与社交应用结合。Linkkey 的 SNS 是其中的代表,其希望以域名作为载体,做 Web3 领域的「价值社交」。根据「一个人最多只能同时保持和 150 个人的深度社交链接」的理论,每个 SNS 用户都可以发行象征着自己社交价值的 NFT,通过市场的价格来决定用户的社交价值。Linkkey 的Token模型设计也有一定新意,其域名注册功能和部分产品功能已经上线,完整的产品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陆续上线可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其官网做一些体验和深入了解。

2) 多链域名

NNS、.bit、Space ID,是这一类的主要三个项目。它们在项目的宣传和发展上,都非常强调「Web3 身份名片」「Web3 身份管理」这一性质,并且都写出了明确的多链支持计划。但在如何具体实现「多链支持」这一问题上,三个域名的方案各有特色。下面简单介绍 NNS 和 SpaceID 两个项目,.bit 就在后面部分具体介绍。

>> NNS

NNS 是 Metascan.pro(Twitterscan 的母公司)项目方推出的以.nft 为后缀的域名系统,目前主要在以太坊主链上实现注册、解析等核心功NNS 是 Metascan.pro(Twitterscan 的母公司)项目方推出的以.nft 为后缀的域名系统,目前主要在以太坊主链上实现注册、解析等核心功能。

Metascan 的项目方将在接下来几周时间内在其他公链(如 BSC)上线 NNS 合约,以便用户能够以更低的 GAS 费实现域名的注册管理。不同公链上的 NNS 域名系统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具体实现,可能涉及到一些信息跨链节点的部署,也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中心化管理的形式。

理论上来说,域名跨链感觉并不复杂,只要能够通过跨链节点,实现所有链上的域名解析信息统一即可。但实际上,当同时涉及到多条公链的时候,保持域名注册表信息的同步和实时一致,在当前 Web3 的基础设施下还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多数域名项目当前只支持一条公链的原因。NNS 如何具体实现这种跨链,其稳定性、去中心化程度如何,值得关注。

>> Space ID

Space ID 在 BSC 上 推出了 .bnb 域名。目前就这个域名智能合约本身而言,其性质和 ENS 高度相似,仅支持 BSC 上项目的联通和解析,没有什么非常特别的。但是 Space ID 计划推出一套「命名空间」(NameSpace),去整合各个公链的域名项目、甚至让 Web2 平台公司也发行自己的域名空间。而不是像 .bit 那样,希望自己的域名后缀能够成为 Web3 领域的通用名

这个命名空间,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一个人在 BSC 上持有 Solo.bnb,那在 Space ID 的命名空间中,未来它就持有 bnb:solo;他持有 Solo.eth,那么在命名空间中就持有 eth:solo;甚至 Apple、Google 的账户名也可以转化为类似 apple:solo、 google:solo 等形式。

这个愿景值得关注和期待,但目前 Space ID 已经上线的部分还和这个愿景有一定的差距,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迭代。

总结来看,虽然多数 Web3 域名都将身份管理作为一个核心的叙事,但一旦涉及到多链的智能合约域名互通,就会面临跨链、多链中比较复杂的技术细节问题。目前.bit 的多链解决方案方案是在落地这块走的最快的。

3) DNS 域名替代:Handshake、Namecoin

由于 Web2 ICANN 域名的中心化管理,引起了相当多去中心化信仰者的不满。因此,就有一些人在探寻去中心化网站域名解析的实现。而这两个项目的主要愿景,就是作为 Web2 DNS 系统的补充和替代。由于它们的理念、发展方向和多数 Web3 域名差异很大,并且近期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市场关注,因此本文就不重点介绍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做深入了解。

 

行业 KSF(关键成功因素)

 

笔者认为 web3 域名类项目关键成功要素有:支持多链、丰富项目生态和科学的域名注册机制。

支持多链

域名类项目的核心叙事之一就是其能够作为「Web3 通用名」,在公链上、甚至整个 Web3 体系内的唯一性。如果这种唯一性被破坏,整个域名的价值都会受到损害。试想,假如现在有两个 .eth 项目同时开放注册,并且都有各自的合作应用,那你是去注册哪个项目的 .eth 域名呢?如果朋友给你一个域名代替地址作为转账目标,你是不是还要多问一句,现在你用的钱包所支持的那个域名项目和你朋友注册的是不是同一个?显然,这会给链上的身份体系带来极大的混乱。

直观上,域名后缀的发行一般遵循一个「先来后到」的原则,先开展相应业务的域名项目可以优先取得对应域名项目的控制权,后来的项目更像是一个仿盘,不应该被主流社区所接纳。比如如果笔者现在去 copy ENS 的合约、在以太坊上发行完全一样的 .eth 域名,在不使用钓鱼网站等欺诈手段的前提下,很难想象什么样的用户在明知两个项目的详情之后,会来付费注册笔者发行的 .eth 域名。

不过,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两个项目可能并不在同一个公链上,开展业务的「先/后」判断也未必明晰,项目的业务侧重点也可能不同,启动时吸引的用户也不一样。因此在初期,这种冲突带来的后果并不明显,两个项目可以同时得到发展。那对于应用项目方而言,又应该如何解决相关的合作支持问题呢?

最近域名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争议,就是 NNS 发行的 .nft 域名被 Opensea 下架(其它交易平台未下架),因为 Opensea 收到了 Unstoppable Domains 的投诉,后者先于前者在市场公开售卖 .nft 域名,并且已经在香港注册了「.nft」商标。但事实上,NNS 和 Unstoppable Domains 发行的 .nft 域名 NFT 并不在同一公链上,两者的业务重心也不太一样,并不是仿盘和被仿盘的关系;从商标侵权角度来看,NNS 也更早就注册了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的「.nft」商标,因此 Opensea 下架 NNS 的合理性,其实是有待商榷的。

因此目前行业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有两种:

‍1)单一项目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公链,避免更多的类似.nft 事件的发生;

2)成立一个 Web3 域名联盟,协调各个域名项目方的利益

事实上在 2022 年 11 月 2 日,Unstoppable Domains 在里斯本的 Web Summit 上宣布成立 Web3 Domain Alliance(W3DA),目前加入的成员有 Bonfida, Tezos Domains, Polkadot Name System, Hedera, Syscoin, and Klaytn Name Service

丰富项目生态

笔者认为 Web3 域名赛道的马太效应极强,单个用户的单一钱包往往只会使用一个域名作为自己的 Web3 名片(投机目的除外)。为了让笔者认为 Web3 域名赛道的马太效应极强,单个用户的单一钱包往往只会使用一个域名作为自己的 Web3 名片(投机目的除外)。

为了让用户选择自己的域名,项目方需要尽可能多地和上下游进行合作推广,丰富自己的项目生态。上游涉及到聚合协议、钱包等,下游则更多是不同场景的 Dapp 甚至是 Web2 的应用。如果域名能够支持在不同的项目中被使用,就能更好地帮助用户实现身份管理。

域名项目的长期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取决于 Web3 应用生态的发展,特别是 Web3 社交类项目的发展。因为仅仅靠域名项目本身在应用、钱包的账户名推广,是难以给整个领域带来根本性的大规模增量的;唯有应用类项目的蓬勃发展,才能凸显出域名所关联的账户名系统、身份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彰显域名本身的价值。不过在此之前,域名项目必须做好足够的准备,以免等真正应用浪潮来袭时发现自己的身份管理、跨链方案、Web2 网址联通等核心功能依然不够成熟。另外,域名项目自己下场做社交类应用,或者做类似钱包的登录体系,也是一条有可能性的发展道路。

科学的域名注册机制

据统计,由于短数字、短英文域名具有的稀缺性、便于记忆和较强的潜在品牌价值,当前域名交易集中于短数字、短英文域名,用户的投机属性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 KOL、大的品牌方入驻,因为一旦他们的域名被其他投机者注册需要花费较贵的价格买入,而域名项目则非常需要 KOL 和大品牌方的背书和宣传推广来吸引更多普通用户入驻。每当有新的域名项目出现的时候,总会有一定投机心理的用户会抢先注册大量的三位、四位数字域名,而项目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的项目方会在注册的时候明确提高短域名的注册费,而有的项目方会预留短域名、将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预留给相关的品牌方。

用户在选择域名项目的时候,也要进行更多细致的考察,更多的关注其应用场景的实际推进情况,包括:支持该域名的应用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项目方描绘的愿景(比如社交展现、多链互通、 Web2 网页支持等)的兑现进度及其可能性。

 

行业存在的痛点

 

最主要的一个痛点便是上述提到的后缀域名冲突。毕竟,做一个仿 ENS 的智能合约,向公众发行某个域名后缀的 NFT,是一件几乎没有门槛的事情。其次便是域名并非当下 Web3 用户的刚需,投机属性严重,真正将域名当作 Web3 名片的用户有限。用户即使不购买任何 Web3 域名,也完全不影响他正常的 Web3 应用体验;即使失去了自己购买的 Web3 域名,除非他已经将这个域名大规模用于其社交账户(就像笔者用 stevensu.eth 一样),不然他的感知也是有限的。

 

.bit 项目具体分析

 

.bit 项目是一个 Nervos 公链上运行的 Dapp,使用 CKB Token 进行结算;其在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 Nervos 生态的发展和用户对 CKB Token 的接受程度主要数据如下,注册账户数为 24.6 万(约为 ENS 的 9%),用户数 8.3 万(约为 ENS 的 14%)。

项目亮点

.bit 与其他项目最大差异就是跨链。可以说 .bit 支持任何一种公链地址,这得益于它所依赖的高可扩展性、高抽象层次的 Nervos CKB 网络,因此几乎任何公链无需做任何改造,就能被.bit 兼容,目前.bit 已跨链支持了 Ethereum、Tron、BNB Chain、Polygon 四种公链的支持,也就是你可以在这四种公链任何一种来注册自己的 .bit,你只需保管好你在该公链上的私钥即可。

.bit 未来有计划增加 Bitcoin、Dogecoin、Polkadot、Dfinity、Solana、Filecoin、Cardano、NEM、Monero、Flow、NEAR、Litecoin、Nervos、Terra、Celo、Dash、Cosmos 等多种常见公链支持。

.bit 不仅支持可运行智能合约的公链,同样也支持像 Bitcoin、Dogecoin 等这些不支持智能合约的公链,这样的操作是同类产品中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做到的。

.bit 账户是通用的,你可以在该账户上解析任何一种公链信息。

.bit 支持 Web2 上的身份地址以及区块链地址等信息解析,信息解析后您再无需记住您冗长的地址,仅需提供.bit 账号,对方即可查看您的所有相关信息。

.bit 不仅是一个 DID 账户,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跨链资产聚合器,拥有.bit 账户的同时,也自动拥有 .bit.host 和 .bit.cc,如您拥有了 0xfather.bit,您同时也拥有 0xfather.bit.host 和 0xfather.bit.cc 这两个域名地址,您将可以通过他们来查看您的公链资产。另外 .bit 已实现 NFT、POAP、.bit 账号、公链地址等内容的集成,拥有一个. bit 账号,您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跨链跨资源的专属身份名片.

.bit 第二个亮点是充分支持去中心化服务。.bit 目前除了可以在官方的 did.id 上进行注册,同时也可以通过 DeName(中国)、mybit.jp(日本)、COCH(印尼)、das.la 等服务商进行注册,因为 .bit 的智能合约允许第三方交互,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调取 .bit 的智能合约数据资源自主打造相关注册或数据服务,与此相比 ENS 等产品目前是无法做到这种去中心化支持的.bit 第三个亮点是子账户功能。子账户功能是基于 .bit 账户,.bit 账户持有者可以自主以极低的成本创建该账户的子账户,子账户功能与父账户没有任何差别,一旦创建后将作为一个独立账户存在。

如:假设周杰伦持有 jay.bit 账户,那么周杰伦就可以自主创建 jay#fans001.bit 、jay#fans002.bit 等子账户发放给粉丝。子账户与父账户除了功能无差别外,子账户的定价权由父账户决定,如 jay.bit 可以决定 jay#fans001.bit 售卖多少钱,这样有效管理了子账户的炒作、滥用等目的。同时子账户可以为主账户续费以保证主账户的安全。这种玩法有点类似目前提的比较多的 SBT。

子账户功能可以说是全行业首创功能,可以预见子账户功能的推出会对 DAO 组织的管理、NFT 社区、IP 品牌的打造等都会产生一定助力。

目前还处于 Beta 版,可以申请体验。

未来发展

官网上列出两个未来上线的功能:

1)聚合链上的用户活动信息,看上去是想要切入链上信息聚合的赛道;

2)好友之间端到端加密通信,加强产品的社交属性

商业模式

收入来源:域名注册的年费和存储押金可能产生的利息。

域名注册年费的价格表如下:

.bit 在 Nervos CKB 链上存储账户信息,需要占用一定的链上存储空间,因此需要支付存储押金。每个帐户的固定存储费为 206 CKB。如果用户帐户到期不续费,存款将在到期时返还到帐户的所有者地址。这笔押金可能会为项目带来一定的利息收入

Token 经济

项目目前暂未发币

融资历程&投资方

2021 年 6 月 21 日,跨链去中心化域名 / 账户系统 DAS(.bit 前身)已于此前完成种子轮融资,由 HashKey,SNZ 领投,其他投资人包括 SevenX,Nervos Foundation 等 2022 年 8 月 15 日,宣布完成 1300 万美元 A 轮融资,CMB International, HashKey Capital, QingSong Fund, GSR Ventures, GGV Capital 和 SNZ 领投

总结与评价

针对 DID 赛道,市面上的主流投资观点为从用户出发,应用先于协议。具体优先级:身份管理 > 应用场景 凭证发布 >(不面向用户的)身份聚合 protocol。

身份管理工具类的项目:以钱包、域名类项目为优先。从 DID 的终极形态来看,这两者都占据着非常核心的位置。

应用场景类的项目:之前说到,更多的机会出现在 Web3 原生的应用需求、而不是 Web2 产品的复刻。基于凭证的 Web3 招聘,基于 NFT 的兴趣社交 / 异性社交等,都是属于这种不可替代的 Web3 场景。

凭证发布类项目:凭证发布工具 / 平台这块,可能会跑出 1-2 个头部的通用项目,和数个细分应用场景的相应工具;具体的凭证发布类项目如果能提供高价值的凭证,那也是值得关注的。

由于.bit 目前 1)并没有被主流的 metamask、coinbase 钱包支持解析,2)支持显示域名的 dapp 也比较有限,3)注册可以不通过 CKB 支付,但是绑定必须支付 CKB 的押金,所以笔者暂时没有绑定.bit 域名。

.bit 作为 web3 域名类仅有的可以与 ENS 抗衡的多链域名项目之一,虽然目前无论从域名注册数量和用户数量来讲,.bit 约为龙头 ENS 的 1/10,但其为了与 ENS 进行差异化竞争,在子账户、链上信息聚合、社交等方向正进行积极探索。

.bit 作为一个成立不到两年且刚完成 A 轮融资的初创公司,从投资角度来看值得持续关注。

链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请广大读者理性看待区块链,切实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各类虚拟代币发行与炒作, 站内所有内容仅系市场信息或相关方观点,不构成任何形式投资建议。如发现站内内容含敏感信息,可点击 “举报”,我们会及时处理。
ChainCatcher 与创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