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去中心化「域名」或將成為Web 3.0時代的身份系統
作者:楊敏,去中心化帳戶系統 DAS 開發者
來源:橙皮書
毫無疑問,去中心化身份是 Web3.0 的核心拼圖。從山寨幣時代,到 ICO 時代,再到 DEFI/NFT 時代,每次都不缺拿去中心化身份講故事的項目。投資人和投機者,也樂於為這樣的故事買單。但,今天我們依然沒有一套切實可用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統。或者說,現在那些標榜去中心化身份的產品,都是可有可無的。
為什麼會這樣
問題出在哪裡?是去中心化身份是個偽命題,還是去中心化身份的實現技術難度很大?這些都不是。問題可能出在:
1、去中心化身份的目標本身
2、以及實現這個目標所選擇的路徑上。
問題 1:去中心化身份的目標本身
這個問題是指,去中心化身份的功能邊界是什麼,承擔什麼樣的職責,產品形態是什麼樣,在當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困難重重的問題。這種困難重重的狀態不是我們所獨有的。當一個處於 web1.0 時代的人描述 web2.0 時代會有什麼樣的應用時,當處於 21 世紀第一個十年的人想描述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時,他們會面臨同樣的困難。
問題 2:實現目標的路徑選擇
這個問題是指,在目標本身不明確的情況下,大多數團隊的做法是「先創造-再對比」。先創造出一個產品,添加各種功能,然後到市場去驗證這是不是未來人們所需要的東西。而這些功能,往往具有非常強的假設。比如,假定用戶願意安裝應用,願意加密上傳身份資料;假定有開發者會以某種方式來訪問這些資料,給用戶提供服務。這些產品功能放在未來時間點或許是對的,但卻無法讓當下的用戶提起任何興趣,畢竟他們沒有解決當下的問題。
對去中心化身份的一些確定性判斷
儘管我們無法提前描繪出去中心化身份的全貌,但我們依然可以有一些非常肯定的判斷。
去中心化身份需要人類可識別
無論未來的去中心化身份系統是什麼樣,背後承載的業務多麼複雜,它總是要有一套全局唯一的標誌符,作為其對每個對象的一種表示,方便我們識別。如同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性格,偏好,智力,身高等等。當我們要表示一個人的時候,我們不會從所有細節開始描述他。而是首先提他的名字,或者他的身份證號碼。
所謂人類可識別是指,這些全局唯一的標誌符號,對人類來說應該是易讀易拼寫的。
去中心化身份是演進出來的,不會突然出現
我們不會突然一天靈機一動,就想清楚了去中心化身份的最終形態。它應該是由某種當下用戶願意持續使用的產品形態,逐漸演進過去的。如同我們今天使用最頻繁的移動終端 - 智能手機,不是突然一下就設計成今天的形態一樣。我們仍然把智能手機稱之為手機,就是其明顯的演化痕跡。
當下用戶願意持續使用這一點非常重要。事實上,現在的智能手機所承擔的職責更符合上世紀 90 年代的個人數字助理(PDA)想要承擔的職責。但今天的智能手機卻被叫做手機,而不叫 PDA。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如果你出門只能帶一個設備(事實上也不用「如果」,能只帶一個設備出門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帶兩個),你一定會選擇帶手機而不是帶 PDA。因為在那個時候,隨時隨地穩定的通話比隨時隨地打字更重要。手機是剛性需求,因而人們更願意長期攜帶手機,進而手機的保留量持續增加。
當一項新的技術出現時,它自然會被選擇疊加到手機上。技術本身也需要生存,它會選擇最有利於生存的宿主。長此以往,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疊加的新技術越來越多,PDA 能做的事情手機都能做,人們就沒有理由再單獨使用 PDA 了。所以,有用才能夠存在,存在是能持續演進的前提。
務實的去中心化身份
那麼基於以上的邏輯,當前什麼樣的產品,大概率會演進成未來的去中心化身份呢?
答案是,去中心「域名」。
去中心化「域名」提供了人類可識別的全局唯一標誌符
與互聯網域名解決 IP 地址難以記憶的問題一樣,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域名」解決了區塊鏈地址難以記憶的問題。以前轉帳你需要複製粘貼對方的地址,每次仔細地小心翼翼地核對。有了去中心化「域名」,你直接輸入 alice.bit, bob.eth 等易讀易拼寫的名字便可以進行轉帳。同時,這些名字是全局唯一的,只能由用戶的私鑰來管理。
去中心化「域名」具備演進的基礎
至少有兩個方面使得用戶願意持續持有去中心化「域名」:一方面是可以轉帳所帶來的實用性;另一方面它的唯一性使得用戶樂意將其作為一種個性化的身份標誌。
又由於與傳統域名只能關聯 IP 地址等有限的數據類型不同,去中心化「域名」支持關聯任意的數據類型,由不同的應用去讀取它所關心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比如在轉帳場景,錢包會讀取「域名」下的區塊鏈地址;在個人主頁場景,個人主頁應用會去讀取用戶的各種 Profile 信息;在端到端加密通訊場景,應用會去讀取用戶的公鑰。對任意數據類型的支持,使得去中心化「域名」極具靈活性,可以很容易的在上面疊加應用。因此,去中心化「域名」的實用性,會被持續強化。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能解決當前實際問題的去中心化「域名」,是去中心化身份的早期形態。相比於直接構建去中心化身份產品,在去中心化「域名」之上不斷疊加去中心化身份相關的特性,是更務實的做法。
其他
關於去中心化「域名」項目,推薦關注 ENS 以及 DAS。
文中提到的去中心化「域名」都打了引號,是因為我們不應該讓「域名」這單一使用場景限制了我們的想像,我們更應該稱之為去中心化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