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各地發生十餘起數字人民幣詐騙案,累計涉案金額達300餘萬元
作者:念青,鏈捕手
自數字人民幣首次公測以來,已過去一年時間,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擴大。但目前國家還沒有全面推行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新型支付形式,數字人民幣並未達到高度普及的程度,仍處於大眾已知曉,但不熟悉操作的階段。再加上其匿名管理的特點,不少詐騙分子也開始利用數字人民幣進行詐騙,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技術難以查詢資金的流向,無法對賬款進行及時凍結。
近期,隨著數字人民幣的熱度升高,相關詐騙案也開始頻發。據鏈捕手不完全統計,10月以來,全國各地發生至少十餘起數字人民幣詐騙案,累計涉案金額達300餘萬元。近期詐騙主要以冒充"公檢法"詐騙的形式、利用"數字人民幣"錢包進行資金轉移的方式進行詐騙。例如:
2021年11月2日,廣西天平鎮的廖女士(化名)報稱,其接到一個自稱是北京密雲公安局的陌生男子電話,稱其在北京開了一張信用卡涉嫌洗黑錢,需要調查其名下所有銀行賬戶。廖女士根據對方的提示把自己銀行賬戶的資金轉到了其新辦理的另一張銀行卡內,並下載註冊了所謂的"安全衛士"APP,之後,廖女士按照對方的提示操作開通"數字貨幣"功能,且把短信驗證碼提供給對方。最終,廖女士共計被骗取人民幣37萬元。
11月4日,廣東韶關武江一先生報案稱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期間,接到冒充公安的電話,稱其涉嫌一宗案件,要求證明清白,並誘導事主註冊數學人民幣app,按對方的操作將人臉視頻發送給詐騙者,並告知銀行卡驗證碼等信息,嫌疑人利用人臉視頻綁定其銀行卡,將錢充值到數字人民幣APP,後詐騙人員將其數字人民幣app錢包裡的資金轉移,事主發現被骗100餘萬人民幣。
11月4日,海南省陵水英州鎮的李某遭遇一起冒充公檢法詐騙,對方以事主涉嫌洗錢行為,要求事主"自證清白",提供個人信息、銀行卡號等,並利用QQ、飛書等社交軟件,通過社交軟件遠程控制受害人手機,為事主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將事主銀行卡內資金兌換至數字錢包,再將"數字人民幣"轉出至其他數字錢包。事主共計損失12萬元。
11月6日,廣西梧州藤州鎮的劉女士(化名)報稱,其先是接到了一名自稱是梧州市公安局的陌生電話,說其涉嫌洗黑錢需要接受"警方"調查,並要求添加微信好友配合"警方"調查。之後,劉女士按照對方要求添加了所謂的"警官"微信,根據對方發來的鏈接下載、註冊了"安全衛士"、"公安防護"等app,並把個人所有銀行卡裡的資金全部轉到對方說的"安全賬戶"裡,多次把綁定銀行卡的手機驗證碼發送給對方。最終,劉女士共計被骗取人民幣35萬餘元。
除詐騙外,近期利用數字人民幣洗錢的犯罪案也較為頻發。犯罪分子盯上了數字人民幣支付交易隱私性強,調查難度增加的特點,通過數字人民幣方式進行洗錢,逃避公安機關的查處打擊。例如,11月4日,福建南安市公安局成功破獲福建省首例利用數字人民幣洗錢的犯罪案,抓獲團夥成員9人,涉案金額達上千萬。
對於利用數字人民幣等新型手段的詐騙、洗錢犯罪,數字人民幣領域的資深研究專家解釋,"可控匿名"作為數字人民幣的一個重要特徵,一方面能保障公眾合理的匿名交易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防控和打擊洗錢、恐怖融資、逃稅等違法犯罪行為,維護金融安全的客觀需要。但數字人民幣仍無法完全杜絕類似金融犯罪行為,目前,央行已經發現涉及數字人民幣領域的灰黑色產業已經造成損失超過數百萬人民幣。
在近日舉行的 " 香港金融科技周 2021" 活動上,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也表示,由於央行數字貨幣極易成為黑客的攻擊目標,因此,安全性是系統開發的首要任務,需要完備的安全和風險管理機制。他介紹稱,在數字人民幣的整個運行周期內,央行將持續改進運營系統的安全管理,包括加密算法、金融信息安全、數據安全以及業務連續性等方面。在數字人民幣設計研發過程中,會始終將打擊洗錢、電信詐騙等非法犯罪行為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