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Galxe 聯合創始人 Harry Zhang:我們為何改名?從 0 到 1 是如何實現的?

ChainCatcher 精選
2022-09-13 19:22:06
收藏
鏈捕手與 Galxe (原 Project Galaxy)聯合創始人 Harry Zhang 聊了聊為何 Galxe 能在過去一年快速發展、為何更名、未來計劃以及 DID 賽道現狀等話題。

受訪者:Harry Zhang,Galxe 聯合創始人

採訪:念青,鏈捕手

2021年5月,"銀河計劃"(Project Galaxy)誕生,為每一位在Web3浩瀚宇宙暢遊的宇航員提供導航、定位,並且頒發"銀行身份憑證"。

16個月後,最初的計劃由"火花"聚合成為"星系"。Project Galaxy有了新的品牌定位,正式更名為Galxe,它不再是一個"項目",而是進化成一個更發達的生態系統。

從最初的"Web3簡歷"、到數據憑證網絡,再到更大的DID市場。Galxe通過數據憑證來推動市場增長,發行靈魂綁定代幣,增加社區參與度,並因此提高品牌知名度。目前,Galxe 已經與760餘個協議/社區合作,開展了5000多場活動,基於遊戲化營銷方式幫助項目精準匹配到用戶,並激勵用戶參與到社區中去。

前段時間大熱的 Abritrum 奧德賽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今年6月,Arbitrum 宣布推出為期 8 週的 Arbitrum 生態項目探索活動,激勵玩家參與生態項目互動,包括跨鏈橋、 DeFi 、NFT 和遊戲等,每週設立不同的互動任務,例如跨鏈轉賬、質押等,Galxe為本次活動提供數據憑證,並通過Galxe OAT(鏈上成就Token)、NFT等形式激勵用戶參與。雖然目前活動已經暫停,但Artbitrum 鏈上的 56 個項目都參與了這次競賽,借此也接觸到了更多用戶。

此外,Galxe也是DID賽道重要的項目之一。Galxe ID正在成為記錄Web3世界中鏈上鏈上和鏈下足跡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420多萬Galxe ID用戶。

Galxe ID以發放憑證的方式為每個地址打上標籤,從而實現明確、細分的用戶畫像標識。並嘗試整合用戶在不同鏈、鏈上鏈下、Web2和Web3上的數據,聚合分散在各處的數據,形成更全面的個人數據系統和網絡。

在融資方面,Galxe於今年1月完成了由Multicoin Capital 和 Dragonfly Capital 領投、數個機構參投的1000萬美元融資,並於2月在CoinList進行了公募。

相關閱讀:《Multicoin Capital:詳解 Web3 憑證網絡 Project Galaxy 的特點與潛力

近日,鏈捕手採訪了Galxe聯合創始人Harry Zhang。他和我們一起聊了聊為何Galxe能在過去一年快速發展、為何更名、未來計劃以及DID賽道現狀等話題。

1 、鏈捕手:請先簡單介紹一下 Galxe 的發展歷史和團隊背景。

Harry Zhang 我們大概都是在17、18年加入Crypto行業,我跟聯合創始人Charles Wayn是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讀書期間認識的,當時我倆同在伯克利中國企業家協會(ACE)的創業社團,並且都擔任過協會的主席。

我們在畢業之後就開始創業了,在第一家公司做了Lino Network 和DLive.tv兩個產品。DLive 到現在也是最大的去中心化直播平台之一,最多時有上千萬的MAU(月活躍用戶人數),19年的時候這兩個產品就全部被收購了。這之後,我們就緊接著做了Galxe,目前團隊大約有五十名成員,分布在世界各地。

2 、鏈捕手:最近項目從 Project Galaxy 更名為Galxe ,除了從產品的角度出發,還有哪些具體的考量?

Harry Zhang 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我們已經不是一個小"project"了,之後產品的定位會更多偏向"application",但我們會推出不同的應用和產品,更確切地說,我們想要打造一個基於Web3憑證的生態;

第二,"Galaxy"重名的項目太多了,我們想要擁有一個能屬於我們自己的名字;

第三,Galxe的發音為Gal-x-e,說快了其實和Galaxy發音幾乎一樣。我們的初心沒有變,還會和以前一樣,向"銀河"這個有著無限想像力的目的地進發。

3 、鏈捕手:為什麼最開始會想到對標W eb3 LinkedIn

Harry Zhang:因為我們一開始想要搭建起開放協作憑證數據網絡。憑證包括很多方面,包括行為數據和個人聲譽,而Web3 LinkedIn代表了你的行為數據,一定程度上能體現你的能力和貢獻,當然這也僅僅是Galxe的一個用例,不能代表我們的全部。

Web2最大的问题是各个产品之间存在数据壁垒,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并不是共享的。而且这些数据并非用户所有,用户没有实际控制权。而一旦打破数据的壁垒,产品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我们需要在Web3里改变这些问题。Galxe试图汇总用户行为数据、贡献数据,也包括个人简历的信息,将数据开放给所有人使用。

4 、鏈捕手:最近一年来 Galxe 發展速度非常快,回過頭來看,你認為 Galxe 主要滿足了項目方怎樣的需求?最初如何想到這個產品切入點的

Harry Zhang:去年2、3月份,我們剛開始做Galxe的時候其實想解決一個非常簡單的痛點。我們發現,所有社區需要通過一種運營方式來激勵用戶參與項目。再加上,我們當時看到了NFT的興起,並且相信NFT是一個能夠有效長期激勵用戶和構建會員體系的媒介。

所以我們一開始的想法特別簡單,即通過NFT和數據來幫助社區做運營,當時Uniswap、Sushi等項目都在通過流動性挖礦的形式激勵用戶,實質上就是在發錢,這種激勵明顯是不可持續的。我們當時也借鑒了很多傳統品牌的運營方式,看他們是如何激勵用戶長期使用產品的。事實證明,幫助社區做激勵也的確是一個很剛性的需求,目前已經有700餘個項目在使用Galxe來和用戶建立長期關係。

5 、鏈捕手: Galxe 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從 0到1 的過程是如何實現的?

Harry Zhang: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產品真正滿足了目前的需求,然後口碑會隨之建立。

Galxe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節點:第一個節點是在去年9月份。去年的第三季度我們上線了第一版產品,初期幫助Yearn、Cream等幾個DeFi項目做了市場運營,效果都挺不錯。其中最早的一個大客戶就是Yearn Finance,當時他們在Galxe上啟動了一個NFT項目 Woofy,效果非常好,活動啟動三天後,Yearn代幣持有者數量增加了約 34%,而Woofy NFT鑄造量也在短時間內超過了1300多個。在這次活動之後,Galxe就把品牌打出來了。所以,當持續積累了四五個成功案例之後,產品自然就能跑起來。

後來,在8月底9月初,我們聯合Tenderly、Alchemy、Polygon、Gitcoin、Ankr等13個項目發起了"Shadowy Super Coder"活動,"Shadowy Super Coder"是當時在Web3圈子裡的一個流行梗,源於美國一位參議員對加密開發者的描述"一群陰暗、不露面的超級程序員和礦工"。這個活動借用了這個梗來幫助項目方找到那些真正的以太坊核心貢獻者和開發者。

這次針對性營銷活動最終獎勵了110,294個以太坊地址,這些地址在 2021 年 8 月 1 日之前在以太坊主網上部署了至少一個智能合約,幫助這13個項目方找到了他們的目標群體,同時做了一波非常成功的市場營銷。所以,9月是我們的一個里程碑,真正把品牌打出來了。

第二個節點是去年年底,我們做了一系列的產品迭代。比如,我們更新了Dashboard,允許項目方更加自主地在我們平台上創建活動和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開放之後,數據增長就比較快了。

6 、鏈捕手: Galxe 在打造 Web3 數字憑證網絡,這個概念又如何理解?它與 DID 的關係是怎樣的?

Harry Zhang:數字憑證網絡試圖把圍繞個人的所有數據都聚合起來,包括行為數據、成就數據、聲譽數據和貢獻數據等等。比如,你是否在Uniswap裡提供過流動性,在推特上有沒有被大V點讚,在Github上有沒有貢獻過代碼和合約等等。具體說到用例,首先就是項目方空投一般都會獲取用戶在協議裡的貢獻憑證。或者可以通過一個更直接的指標,比如類似芝麻信用這種評分機制。

7 、鏈捕手:很多項目方有身份驗證和綁定憑證需求,但用的多的還是傳統的平台,比如 Gleam 。和這些平台相比, Galxe 有哪些不同?

Harry Zhang Gleam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任務系統,它實際上並沒有積累數據,沒有利用數據來擴展更多的功能。我們和Gleam其實是包含關係,Galxe實際在做兩部分的事情,第一是積累數據,即構建數字憑證網絡,第二是我們提供了一個基礎設施,允許更多的人基於這些數據來構建更多的應用,因為我們的數據庫是無許可的。不過更多還是我們自己在基於這些數據來開發更多的功能,後續也希望有更多項目方來充分利用這些數據。

8 、鏈捕手:目前對於 DID 的探索非常多,基於域名、基於憑證、基於評分等等,您如何對 DID 的具體方向與架構進行劃分?數字憑證模式的優勢在哪裡?

Harry Zhang 我們可以先從兩個維度理解身份概念,第一個是"如何定位你這個人是誰",我覺得ENS就在解決這個問題,但它的定位局限在以太坊生態內部,並非多鏈或者跨鏈的。但一個完整的數據,必然要包含個人在多條鏈甚至多個地址的信息,目前Galxe也正在進行多鏈數據聚合,已經支持以太坊、BSC、Polygon、Arbitrum、Solana等網絡,也鏈接了推特、GitHub和Discord等社交平台的數據。

第二個是在定位到這個人之後,"如何描述這個人更豐富的畫像"。這部分也是我們在構建的屬於憑證的層面。

9 、目前很多 DID 項目都在發行類似憑證 / 勳章的產品,並且不認其它家發行的憑證,這會不會實質上導致個人鏈上信息被割裂?

Harry Zhang 我認為DID現在還是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首先大家對於DID的定位不是特別明確和清晰,整個賽道還處於一個探索和積累的過程中,暫時沒有形成一個通用的標準。其實Galxe正在嘗試去建立這樣一套標準,我相信現在我們已經是一個最大的數據憑證網絡了,相比其他的一些協議數據會更全面一些。所以,我們更希望隨著數據質量的不斷提升和不斷積累,Galxe想建立開放網絡,希望更多人可以一起來建設。

"到底什麼是憑證"也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此,Galxe已經有一些標準,但是還在不斷完善,接下來1-2個季度,我們會更新Galxe憑證的標準體系,會涵蓋很多具體的模塊。

比如,它首先需要一個非常清晰的存儲模塊;其次,就是驗證模塊,即如何驗證這個數據是真實的,是否真正由這個用戶貢獻;此外就是使用模塊,即數據如何能簡單地在鏈上、鏈下被使用。每個模塊涉及到的問題也比較複雜,比如存儲要考慮公開數據怎麼存儲、隱私數據怎麼存儲,一旦涉及到隱私,就會需要更加謹慎。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不斷完善的。

10 、鏈捕手: DID 賽道向前發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在現階段,行業如何才能解 DID 大規模採用和決落地問題,和我們的現實緊密聯結?

Harry Zhang 我覺得最大的障礙在於基礎設施亟待完善,數據的積累還非常不夠。不論是數據的維度還是之前提到的身份驗證層面的數據都是不夠充足的,而且不同鏈上的用戶都還不足以形成規模。

在此之上,還有兩方面需要做,一個是憑證層面,這方面我們已經在做;另外身份驗證層面,短期內我們還沒有集中精力來做,但目前Galxe ID裡邊會涉及到一部分功能,包括把不同鏈,還有鏈上、鏈下的數據綁定成同一個人。然後除了前面兩點,DID還涉及到保護隱私的方面。

等這些基礎設施都完備之後,落地應用場景才能跟上。雖然我們系統已經能匹配6000-7000多個database,但用戶隱私的基礎設施還相對匱乏。

11 、鏈捕手: DID 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序上解決機器人等問題嗎?目前 Galxe 是否對這方面有相關的數據和研究?

Harry Zhang 防刷的確是一個很實際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哪怕Web2也不可能做到100%防刷,畢竟這件事的本質是提高作惡成本,如果限制得太嚴格,也會對部分真實用戶造成困擾。只能通過更自動化的算法或者更大量的數據規模來幫助判斷用戶是否是機器人。

防刷其實也是Galxe是實際用例之一,也是我們一直想幫助項目方做的事。當然我們也很清楚,光靠現在積累的數據可能是不夠充分的。不過現在我們的確有在這方面努力,9月,我們會上線一個產品,其中一個用例就是在幫助項目方防刷。

我們目標是將來創建一個無許可平台,由Galxe創建底層的基礎設施,包括防刷系統。但我們只是為項目方提供不同等級的防刷功能,比如增加"賬戶金額保證在200 U以上"等限制條件,讓項目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配置和使用。

12 、鏈捕手:目前 DID 領域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是 " 靈魂綁定代幣 " Vitalik 在關注研究,您如何看待這個新領域, Galxe OAT 的發展是否會和 " 靈魂綁定代幣 " 靠近?

Harry Zhang 說實話,當時看到Vitalik當時發表的那篇論文還挺震驚的,因為其中通過靈魂綁定代幣來對一個人的"承諾、證書和聯繫"進行編碼等很多想法和我們對Galxe的長期規劃是非常吻合的。其實對於所謂的"靈魂綁定代幣"的概念,Galxe一直都在支持,並且很多都已經投入使用了。在Vitalik的定義裡,靈魂綁定代幣幾乎等同於我們這邊的憑證,而Galxe OAT也可以作為靈魂代幣綁定其中的一個媒介。所以我們很相信Vitalik所提出的關於靈魂綁定代幣的願景。

13 、鏈捕手:可能由於是翻譯問題, " 靈魂綁定 " 這個詞其實聽上去有點 " 玄妙 " ,但其實它可以是很功能性的,有很多實際應用場景的概念。

Harry Zhang 其實它的英文"Soul Bound Token"是來源於遊戲《魔獸世界》的一个特定詞彙,靈魂綁定物品是指該一些頂級道具只能被固定遊戲角色綁定,即只能由玩家自己使用,不能轉讓和出售給其他玩家,"靈魂綁定"在遊戲中就是指屬於你的、不可轉讓的東西。中文翻譯過來可能不太直觀。

但我理解,靈魂綁定代幣就是憑證,是一系列的憑證。憑證累積越多,就越有價值。可以舉個非常實際的例子,比如,你可以持有類似能夠證明你從沒有在Aave或Compound等協議裡爆過倉的靈魂綁定代幣,來證明你是一個優質用戶。持有這些優質靈魂代幣的好處就在於,有些項目會給這些信譽較好的用戶提供更低的抵押率來提升他們的資金效率,可以借到更多的錢。所以,一定有很多非常實際的落地應用能夠基於"靈魂綁定代幣"建立起來,它一定是非常有價值的。

14 、鏈捕手:前段時間 Galxe 宣布計劃在 BNB Chain 上推出應用側鏈,具體是如何考慮的?

Harry Zhang Galxe整個協議包含三個部分:存儲、驗證和廣播。涉及到廣播這部分,就包括在不同的鏈之間和鏈下應用的廣播和使用。由於我們的用戶數量在逐漸增多,目前GalxeID已經有大約420萬個地址,考慮到可擴展性的问题,我們想把其中一部分應用場景放在側鏈上進行開發。

目前我們團隊內部已經在側鏈上測試有一段時間了,但還是想再優化一些具體的功能和底層設計,再正式發布測試網。

15 、鏈捕手:目前 DID 賽道還存在哪些問題?

Harry Zhang 這個領域的確還沒有出現太多能夠落地的應用,一是因為基礎設施不夠完備,二是大家對於DID概念的定位還沒有形成清晰的、統一的共識。比如,可能很多人會把簡歷類(Profile)的產品也定義為DID,但我個人認為,這在嚴格意義上不算真正的DID,行業對於如何建設DID還沒有完整的標準,現在大家都在玩自己的那一套。

此外,DID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答案也是不夠清晰的。是更為偏To C的一個痛點還是更偏B端的一個痛點?所以,雖然說目前市面上DID產品讓人眼花繚亂,但是沒有看到更多的落地。当然我不覺得這是"問題",而是"現狀",這在行業發展早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