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I創始主席李國權教授:比特幣的「高波動性」是誤解,真正不穩定的是法幣

星際實驗室顧問公司
2025-04-25 15:37:28
收藏
加密貨幣與美股雖「同跌不同漲」,但每當傳統體系信心崩裂,比特幣因其「替代性」最先獲得資金關注,實現領漲。

2025 年 3 月,Binance 宣布贊助並戰略支持全球金融科技學院(Global Fintech Institute,GFI),以推動金融科技教育、專業技術發展和創新。作為本次合作的一部分,Binance 將提供超過 500 個獎學金名額,用於 GFI 最新推出的課程「加密貨幣法規與合規基礎(Foundation in Crypto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

當前 Fintech 教育這個賽道的發展現狀如何,有哪些市場痛點?GFI 提供哪些專業知識培訓和認證?GFI 如何為全球 Fintech 行業賦能?帶著這些問題,Starlabs Consulting 本期「Disruptors Unplugged」對話了 GFI 創始主席李國權(David Lee)教授。

此外,李國權教授還就近期特朗普關稅政策對加密市場的影響、貿易爭端背景下加密貨幣的採納、比特幣的避險屬性與高波動性等市場關心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嘉賓介紹

李國權,GFI 創始主席,新加坡社科大學(SUSS)金融科技與區塊鏈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客座教授,英國區塊鏈協會創始理事會理事,《金融科技學報》(Journal of Fintech)和《金融科技年度評論》(Annual Review of Fintech)主編。

他也是國際著名區塊鏈學者和行業意見領袖,Web3 和 AI 應用場景發展專家,新加坡區塊鏈協會(BAS)聯合創始人,區塊鏈安全聯盟聯合創始人,全球 Web3 協會聯合創始人,亞洲開發銀行央行數字貨幣(CBDC)領域顧問,新加坡經濟學學會(ESS)副主席,NUS 亞洲數字金融研究院(AIDF)加密貨幣專家顧問,SUSS 普惠金融節點(NiFT)專家顧問。

此外,李國權教授還擔任新加坡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是國際著名區塊鏈、Web3、普惠金融和 AI 創新項目的天使投資人和有限合夥人,以及 Artichoke Capital 高級顧問和投資委員會委員。

Highlights

  • 加密貨幣與美股雖「同跌不同漲」,但每當傳統體系信心崩裂,比特幣因其「替代性」最先獲得資金關注,實現領漲。
  • 很多人所說的「高波動性」,其實是拿比特幣去對比美元,而忽略了一個事實------如果法幣自身就在不斷貶值,真正不穩定的,其實是法幣本身,而不是比特幣。
  • Fintech 教育的現狀,一是行業需求與教育供給嚴重失衡,二是道德與行業標準缺失。這個領域正是創業公司的藍海。
  • GFI 的 CFtP 和 CFtA 認證體系受到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廣泛認可。合格的 CFtP 專業人士可在 Flex.sg 平台的人才板塊獲得展示機會,該平台部分由監管機構資助,CFtP 持證人亦可獲得 Fintech 專業人才通用可信憑證(UTC),並得到國際雇主和中央銀行的認可。

以下是本期「Disruptors Unplugged」對話精華摘錄。

關於比特幣和加密市場

🌃 Starlabs Consulting: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和資本市場動盪,而加密貨幣作為非主權價值存儲手段,理論上不受關稅政策影響。但為何近期加密市場對美股亦步亦趨,同樣要承受特朗普經濟政策的影響?

李國權:加密貨幣,尤其是比特幣,已經逐漸成為機構投資組合中不可或缺的風險資產之一。因此,在短期市場波動中,它常與美股(尤其是納斯達克科技股)表現出正相關性------一旦市場恐慌或流動性收緊,機構會出於止損或滿足贖回需求,同步減持高波動資產,包括股票和加密資產。

然而,從中長期動態相關性來看,卻呈現出負相關。背後邏輯在於,當風險情緒達到極致,市場面臨政策不確定性或系統性流動性危機時,機構往往會優先拋售流動性更強、估值更高、市場更深的傳統資產(如美股),而不是比特幣。此時,比特幣憑藉其非主權、去中心化、抗審查等特性,反而成為機構或資金尋找「安全邊際」時首選反彈標的。加密貨幣與美股雖「同跌不同漲」,但每當傳統體系信心崩裂,比特幣因其「替代性」最先獲得資金關注,實現領漲。

🌃 Starlabs Consulting:在關稅爭端和地緣政治引發經濟脫鉤的背景下,部分國家對外貿易中的美元結算受到影響,這是否為加密貨幣(特別是穩定幣)提供了被廣泛採用的機會?這會為加密市場帶來資金流入嗎?

李國權: 是的,您提得非常精準。穩定幣(如 USDT、USDC)可以說是當前全球支付體系中信任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工具。這不是理論上的理想狀態,而是基於現實的比較結果。我們可以拿 CBDCs(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和聯盟鏈跨境支付來做對比:無論是在成本、到賬速度、還是兌換便利性上,它們都暫時無法與穩定幣競爭。尤其是在新興市場,比如阿根廷、土耳其,甚至非洲部分國家,穩定幣提供了一種近乎實時、低溢價的美元流動性,這對個人和企業都是巨大的解放。

我們經常講「普惠金融」,但現實中很多中小微企業、跨境個體戶在傳統體系裡其實是被邊緣化的。穩定幣結合 DeFi(去中心化金融)帶來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資金流動自由化。你可以沒有銀行賬戶,但只要有一個錢包,就可以收款、付款,甚至通過協議參與融資或賺取收益。它不是替代銀行,而是構建一個不依賴銀行的「平行體系」。這對那些長期無法觸及美元資金的小微主體而言,可能是一生中第一次真正接觸「資本市場」。

🌃 Starlabs Consulting:您如何看待比特幣的「避險屬性 vs. 高波動性」這對矛盾?長遠來看,比特幣的避險屬性會增強嗎?

李國權: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誤解。很多人所說的「高波動性」,其實是拿比特幣去對比美元,而忽略了一個事實------如果法幣自身就在不斷貶值,真正不穩定的,其實是法幣本身,而不是比特幣。

舉個例子,美國的 M2 貨幣供應在過去 10 年裡增長了將近 100%,也就是說,每一張美元的購買力在不斷縮水。但比特幣的總量寫死在代碼裡,永遠不會超過 2,100 萬枚,它是全世界第一個真正「稀缺的數字資產」。所以,從長期來看,比特幣的購買力是優於任何一種法幣的,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是數字時代的黃金替代品。

波動性不等於風險。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更多是因為它仍處於早期階段,參與者結構不穩定。但長期趨勢非常清晰,是抗通脹資產,是系統外資產,也是全球流動性避風港。

關於 Fintech 教育

🌃 Starlabs Consulting:當前全球 Fintech 教育的現狀如何?這個領域會是創業公司的藍海嗎?

李國權:Fintech 教育的現狀,一是行業需求與教育供給嚴重失衡,二是道德與行業標準缺失。

近年來,隨著區塊鏈、AI、DeFi、CBDCs、Web3 和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市場對跨學科、具備技術與金融雙重背景的人才的需求激增。但目前 Fintech 教育的供給嚴重不足。

具體來看,Fintech 行業對區塊鏈開發者、AI 模型設計師、DeFi 風控專家、量子安全分析師等新興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持續攀升。然而,全球大部分高校和教育機構的課程仍停留在傳統金融業務和 IT 技能的層面。以金融為例,傳統金融學科的課程內容往往更新周期較長,難以緊跟 DeFi、NFT、DAO 治理、智能合約、數據隱私保護等領域的最新技術趨勢。

很顯然,這個領域正是創業公司的藍海。當前已經有一些微認證和在線學習平台興起,如 Coursera、Udemy、edX 等提供了大量與金融科技、區塊鏈、AI 和數據分析相關的短期課程。然而,這些課程大多注重技術層面,而道德規範、專業實踐和行業標準往往被忽視。

比如,許多開發者專注於技術創新與市場效率,但忽視了用戶隱私、系統公平性與合規性等關鍵倫理問題;由於技術創新通常先於監管政策,而許多技術人員未接受金融合規與倫理培訓,其開發的產品可能引發數據濫用、系統漏洞、市場操縱等一系列非人性化(Non-Human-Centric)風險。所謂非人性化風險包括:

  • 金融投機與泡沫: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導致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
  • 騙局與洗錢風險:無監管的 DeFi 協議和匿名交易機制,成為資金洗錢、欺詐和非法交易的溫床。
  • 算法偏見與歧視:AI 和機器學習模型在金融應用中可能存在數據偏見,導致對特定人群的不公平對待,加劇社會不公。
  • 不透明與不可審計:DAO 和 DeFi 協議由於治理機制複雜,可能導致缺乏透明度與不可審計性,引發系統性風險。
  • 「天網」風險(Skynet Possibility):未來 AI 與金融科技深度結合,可能產生算法自主學習、自动交易系統失控的風險,甚至威脅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為此,我們認為,全球 Fintech 產業正面臨雙重範式轉變:一方面,監管框架的持續完善使得合規運營成本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另一方面,伴隨歐盟 AI 法案等倫理監管體系的落地,市場對基於道德算法治理(Ethical Algorithm Governance)和人性化設計思維(Human-Centric Design Thinking)的行業標準需求進入加速軌道。

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未來的 Fintech 教育體系必須將倫理、合規和治理作為核心模塊,引導學員在開發和應用產品時遵循「技術以人為本」的原則,相關課程應包括 AI 算法倫理、區塊鏈治理、數據隱私保護、反洗錢機制、去中心化系統的透明性與可審計性等關鍵內容。

GFI 作為全球 Fintech 教育的領導者,正在通過 CFtP 專業資格認證體系與 Flex.sg 平台,推動道德與專業標準的國際化提升。CFtP 持證人將被列入 Flex.sg 平台,可獲得基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的通用信任憑證(UTC)框架簽發的 Fintech 專業人才通用可信憑證。

此外,GFI 可與 IMF、世界銀行、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國際清算銀行(BIS)等國際機構合作,共同推動 Fintech 道德治理框架的建立,為各國監管機構提供一套全球公認的道德標準與專業實踐指南。

在這方面,GFI 依託其跨學科智庫資源,正著力構建包含三大核心模塊的賦能體系:

  • 算法倫理評估矩陣(含偏見檢測、可解釋性驗證等技術規範)
  • 監管科技能力成熟度模型
  • 負責任的金融創新認證體系(涵蓋數字普惠、氣候金融等 ESG 維度)

關於 GFI

🌃 Starlabs Consulting:請介紹一下 GFI 以及 CFtP 認證體系。

李國權:GFI 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非營利性、大學中立的金融科技教育機構,旨在滿足全球對專業金融科技教育和認證日益增長的需求。其使命聚焦於搭建「學術-產業-監管」三位一體國際生態,為跨行業轉型者提供無縫銜接的成長路徑,確保 Fintech 行業的多元活力。

GFI 搭建了一個聯繫行業專家、學術界和監管機構的全球性平台,提供專業化、系統化的課程,致力於通過其 CFtP(Chartered Fintech Professional,特許金融科技師專業資格認證)和 CFtA(Chartered Fintech Associate,特許金融科技準專業人士資格認證)體系提升行業標準,並增強金融科技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

GFI 最初是在新加坡社會科學大學(SUSS)和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SIIFC)的支持下成立的,目前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莫道克大學、海峽大學以及其他歐美大學都有合作。其中,GFI 與 SUSS 和 SIIFC 等知名學術機構的合作,確保 GFI 的課程保持高水平的學術標準,同時注重與實際應用的結合。GFI 還有兩本知名期刊《金融科技期刊》和《金融科技年度評論》,均聘請諾貝爾獎獲得者擔任顧問。

CFtP 是 GFI 的旗艦項目,它是一個兩級自學課程體系,將理論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應用相結合:

  • Level 1(一级):包括兩個主要模塊:1)金融模塊------經濟學、財務報表分析、財務管理和投資管理;2)金融科技模塊------數據結構、算法與 Python 編程、大數據與數據科學、AI 與機器學習以及計算機網絡與安全。
  • Level 2(二级):重點關注應用與專業實踐,包括:合規與技術風險管理,雲計算、網絡安全與量子計算,區塊鏈編程與數字貨幣,全球金融科技趨勢,商業倫理與治理,AI、機器學習和金融領域的深度學習。

通過完成兩個級別的考試,並擁有至少 2 年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工作經驗,候選人將被授予 CFtP 特許認證,這被認為是 Fintech 領域的黃金標準。

對於零基礎但是又想進入 Fintech 行業的學員,GFI 新開設了 CFtA 項目,為候選人提供金融科技基礎知識的系統培訓,為進入 CFtP 認證體系做好充分準備。CFtA 申請者需年滿 18 歲,具備基礎的英文能力。完成 CFtA 認證的學員,可豁免 CFtP 要求的本科畢業學歷門檻。

🌃 Starlabs Consulting:介紹一下 GFI 的師資情況。

李國權:GFI 的師資團隊由頂級大學的教授、研究人員、Fintech 專家以及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從業者組成。這些導師在各自領域擁有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確保課程內容兼具學術高度與實踐深度。

同時,GFI 與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政府機構、律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和金融科技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不斷優化課程內容,以滿足行業發展的最新需求。

我們有一個 GFI 行業導師計劃(GFI Industry Fellowship Program),它將經驗豐富的金融科技專業人士與新興人才聯結在一起,建立一個強大的導師網絡,培養新一代的金融科技領袖。CFtP 持證人有機會成為 Chartered Industry Fellow(特許行業導師),分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行業見解。

當前,GFI 會員總數已達到 500 人,並且還在不斷增加。

🌃 Starlabs Consulting:你們的合作夥伴有哪些?

李國權:GFI 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強大的合作夥伴網絡,覆蓋多個關鍵區域,包括中東的土耳其、東盟的柬埔寨、澳大利亞、非洲 26 國,國內包括廈門、重慶、天津、上海等城市,這使得 GFI 的認證內容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監管環境和技術發展趨勢,始終保持前沿性和實用性。

GFI 還與多邊機構、政策智庫和行業協會建立了緊密的合作,包括文萊領導力與伊斯蘭金融研究院(Brunei Institute of Leadership \& Islamic Finance)和沙特阿拉伯金融學院(The Financial Academy, Saudi Arabia)等,為 GFI 提供了全球政策和行業發展的最新洞察。

2023 年 7 月 23 日,沙特阿拉伯金融學院和 GFI 簽署諒解備忘錄(圖左:沙特金融學院 CEO Mana Alkhamsan;圖右:GFI 聯合主席 Chia Hock Lai)

GFI 組建了多個專項工作委員會,專注於網絡安全、合規、財富管理與金融科技、智能合約與 DAO、數字銀行等關鍵領域,委員會由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組成,致力於制定新興行業標準並開發前沿課程。

此外,GFI 得到了不少於 20 家企業的支持,包括 Binance、亞太交易所等,它們不僅贊助相關活動,還為新認證的 CFtP 提供實習機會,助力行業人才培養。

🌃 Starlabs Consulting:GFI 主要面向哪些人群進行培訓?

李國權:我們針對的核心人群包括:

1)傳統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

GFI 為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等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提供了掌握區塊鏈、AI、DeFi 以及數字支付技術的深入培訓。針對從事合規管理、風險控制、反洗錢(AML)的專業人士,GFI 課程涵蓋了如何將 RegTech 融入日常業務中,以應對金融科技帶來的監管挑戰。

2)技術與數據領域的專家

對希望進入區塊鏈開發、智能合約審計、AI 驅動的金融服務開發領域的技術人員,GFI 的課程涵蓋了區塊鏈編程、機器學習、網絡安全以及大數據分析的實用技能。

3)金融科技創業者與企業高管

GFI 也為金融科技初創企業的創始人和 C-Level 管理層(如 CEO、CTO、CFO)提供系統的知識體系,包括行業法規、市場准入策略和創新業務模型。

4)監管機構與政策制定者

對於央行、金融監管機構、政府機構等負責制定政策的專業人士,GFI 課程提供了深入的數字資產監管、DeFi 治理、CBDC 等領域的前沿知識。

5)學術研究人員與大學生

GFI 還吸引了金融、經濟、計算機科學和數據科學領域的學者與研究生,他們希望深入研究 Web3、AI、區塊鏈和量子金融等新興技術。此外,GFI 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了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專業認證路徑,通過 CFtA 夯實基礎,進而通過 CFtP 獲得更高水平的行業認可。

6)希望轉型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專業人士

GFI 還針對跨行業轉型者提供系統的學習路徑,包括來自法律、審計、IT、諮詢等行業的專業人士。這些人士希望將現有技能與金融科技結合,通過 CFtP 認證為他們順利進入金融科技行業提供堅實的知識體系。

🌃 Starlabs Consulting:相比其他類似的培訓和認證機構,你們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是什麼?

李國權:GFI 的獨特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行業權威認證:CFtP 和 CFtA 認證體系受到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的廣泛認可。合格的 CFtP 專業人士可在 Flex.sg 平台的人才板塊獲得展示機會,該平台部分由監管機構資助,CFtP 持證人亦可獲得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通用可信憑證(UTC),並得到國際雇主和中央銀行的認可。(* UTC 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共同發起的項目,已於2024年發布了相關白皮書)
  • 理論與實踐並重:GFI 的課程內容涵蓋最新的技術趨勢,並結合真實的行業案例,幫助學員掌握 AI、DeFi、區塊鏈等前沿領域的實操技能。
  • 全球化學習平台:GFI 支持遠程學習與在線考試,使全球學員能夠隨時隨地獲得高質量的專業知識。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