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tinChain:做亞洲用戶自己的“Solana”

行業速遞
2025-05-12 22:54:10
收藏
Tantin Chain 是專為“海量用戶 + 高頻互動”打造的下一代金融普惠型公鏈,致力於成為亞洲 Web3 數字流量的底層橋樑。

用户規模擴大和應用場景豐富的背後,公鏈賽道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即使是頭部Layer1,在遇到大規模用戶湧入和高頻交互時,依然容易出現網絡擁堵、交易延遲、Gas費高漲等問題------過去幾年,諸如Solana、ETH等鏈在牛市高峰期都出現過"堵鏈"、"用戶流失"的現象。而即便在交易量不高的時段,大量鏈上資源也被靜態分配、浪費掉;而一旦交易量暴增,鏈又無法快速擴容。這種資源調度與實際需求脫節的問題,成為制約鏈上應用規模化普及的一大障礙。

而在全球範圍內,亞洲已成為加密貨幣和 Web3 採用的核心區域。 根據 Foresight Ventures 和 Primitive Ventures 的報告,亞洲佔據了全球 60% 的加密用戶,貢獻了最大的全球流動性份額。 此外,Consensus 的研究顯示,2024 年亞太地區的數字資產採用率達到 22%,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其中,泰國、印度和菲律賓的採用率分別為 44%、34% 和 32%,顯示出該地區對數字資產的高度接受度。

儘管如此,現有的主流Layer1儘管都在團隊裡有一定的亞洲面孔,並在社區建設上偏向亞洲,但話語權和場景設計實際上仍然是歐美面孔作為主導,真正適配亞洲互聯網用戶習慣、交易高頻特性的本地化公鏈極為稀缺------而亞洲擁有全球超過40億的互聯網用戶,這些用戶都應該也應當成考慮接納進Crypto世界的一份子。

這一切問題都指向同一個核心需求:

需要一條能夠動態適應海量用戶和高頻交互需求,同時具備高效資源調度能力,並且真正以亞洲市場為核心,打通數字流量與鏈上經濟的下一代基礎設施。

而Tantin Chain為此提出了他們的解決方案:做亞洲用戶自己的"Solana"

Tantin:做亞洲用戶自己的"Solana"

Solana 成功的關鍵,不是性能,而是它在完成了兩件事:

  • 讓"鏈"跑起來,跑得夠快、夠便宜
  • 讓"用戶"真的用起來,從錢包、NFT 到遊戲和 memecoin

Tantin Chain,要在亞洲做到同樣的事,但更接近真實,更接地氣------Tantin Chain 由一支經驗豐富的核心團隊構建,既有來自 Binance、OKX、Optimism、Movement 等頭部 Web3 項目的核心崗位成員(包括 Movement 主網的早期開發者),也有支付寶、Tiktok、SeaMoney、極兔速遞等傳統大廠的精兵。項目自啟動以來,已獲得來自香港與新加坡的頂級家族辦公室,以及超過 10 位深度參與 Web3 的匿名個人投資人的戰略支持。這些資方不僅提供長期資金護航,也在節點建設、生態拓展及全球資源協同上與團隊保持密切合作,可以說從立項的第一天起,就將亞洲放在了第一位。

通過與當地高校共建區塊鏈實驗室、舉辦黑客松等方式,Tantin Chain 也將積極參與亞洲本地生態建設,培養本地開發者和用戶群體。同時,Tantin Chain 將在未來支持多種本地穩定幣和法幣通道,如 USDT、USDC、XSGD、PHPx 等,支持本地清算與支付接口,方便用戶進行跨境支付和資產管理,做到鏈下可用,鏈上可信。

相比於傳統的歐美公鏈項目,Tantin Chain 還將真正深入到亞洲的各個角落舉辦活動,實地構建開發者生態,而不僅僅止步於迪拜或新加坡,目前,Tantin Chain 已經計劃或正在計劃在這些地區舉辦開發者 Meetup:

東亞:東京、福岡、首爾、香港、澳門、台北

東南亞:新加坡、曼谷、清邁、普吉島、河內、岘港、雅加達、巴厘島、泗水、吉隆坡、檳城、馬尼拉、宿霧、仰光、金邊、西哈努克港

南亞:班加羅爾、新德里、海得拉巴、清奈、達卡、科倫坡

中亞:阿拉木圖、努爾蘇丹、塔什干

中東:迪拜、阿布扎比、利雅得

……

從五大核心架構說起

在 Tantin Chain 的設計哲學中,鏈不僅是結算和存證的工具,更是一個"自調節的實時交互平台"。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Tantin Chain 認為一條面向未來的公鏈應具備以下三大核心能力:

  • 高性能可組合模塊:動態適應不同應用場景需求。
  • 對用戶無感的跨鏈體驗:隱藏底層複雜性,提升交互流暢度。
  • 面向未來的 AI 協同治理能力:實現鏈自身的智能優化與調度。

基於這一理念,Tantin Chain 採用了模塊化分層設計,構建了五大核心架構模塊:

動態分片引擎(DSE):

不同於傳統靜態分片容易出現負載失衡、資源浪費的問題,Tantin Chain 引入了機器學習模型,能實時識別不同時間段不同類型的交易負載特徵(如 DeFi、NFT、GameFi),並結合強化學習算法,每秒級地動態調整分片邊界。在高峰期,鏈上可以彈性擴展到 256 個分片,低峰期自動縮減,真正做到按需擴容。同時,通過並行異步通信和 Merkle 緩存優化,即便是跨分片交易,也能維持在 250ms--350ms 的延遲,使得使用體驗上也更加絲滑。

PoSA+ 共識機制:

Tantin Chain 結合了 PoS 的質押激勵與 PoA 的高性能優勢,同時引入了 VRF 隨機數生成和 BLS 多重簽名技術,有效防止驗證節點之間的勾結與操縱。節點的選舉基於治理投票與活躍度評分,確保網絡由最可靠的節點來保護。此外,AI 調度器還會根據鏈上實際運行情況,智能優化驗證者的輪換節奏和地理佈局,讓出塊過程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始終保持高速穩定。

多虛擬機並行執行引擎:

這部分的出現使得Tantin Chain可以無縫部署以太坊生態的 Solidity 智能合約(EVM++),還能支持更安全、資源管理更精細的 Move 語言合約(MoveVM),甚至為高性能應用提供接近底層硬件優化的 WASM 編程環境。不同虛擬機之間通過統一的 ABI 橋協議互操作,配合 Gas 抽象機制,保證資源分配公平合理,讓開發者自由選擇最佳開發棧,快速落地各種複雜應用,讓 Tantin Chain 成為一個真正開放、兼容、多樣化的開發平台。

智能資源調度系統(IRS):

通過持續學習鏈上交易的變化模式,IRS 能動態預判網絡負載,並實時調整計算、存儲、帶寬等資源的分配,做到熱點區域快速擴容,冷點區域自動收縮。這樣不僅避免了資源浪費,也讓 DApp 在高負載時依然能獲得平穩的用戶體驗,真正實現鏈上世界的"水電煤"式基礎保障。

跨鏈互操作協議(CIP):

打破了孤立鏈之間的壁壘,讓資產、數據、消息可以在多鏈世界中自由流動。Tantin Chain 採用了輕量級跨鏈驗證機制和去中心化中繼網絡,結合零知識證明和鏈下預驗證技術,大幅降低了跨鏈交易的延遲與成本。同時,用戶在體驗上無需切換錢包或手動配置跨鏈參數,整個過程幾乎無感知,真正做到"鏈與鏈之間,像同一條鏈一樣順暢"。

讓開發者快速跳進"兔子洞"

技術的設計與實踐最終總要服務於用戶與社區,而在開發者端,Tantin Chain的使命是:

讓任何一位開發者------無論熟悉 Solidity、Move 還是 Rust------都能在 30 分鐘內把 DApp 部署到 Tantin Chain,並在 24 小時內接入跨鏈流量與激勵體系。

為此,Tantin Chain 通過 EVM++(增強版以太坊虛擬機)構建了高度兼容的智能合約執行環境,使開發者能無縫遷移現有以太坊 DApp,同時獲得更高性能、更低 Gas 成本和增強的跨鏈互操作性。除了原生支持 Solidity、Vyper 等以太坊智能合約語言外,Tantin Chain 還兼容 MoveVM 和 WASM(WebAssembly),實現了跨鏈多生態的合約執行能力。開發者只需進行極小的代碼調整,就能將現有智能合約遷移至 Tantin Chain,並享受更快的執行速度和更低的交易費用。

為了激勵優質 DApp 和背後團隊的長期發展,Tantin Chain 設計了流量共享協議(Traffic Sharing Protocol, TSP),使得開發者不僅能依靠交易和流量本身獲益,還能從整個網絡增長中持續受益。通過 TSP,開發者被鼓勵優化產品體驗,提升用戶活躍度與鏈上交互頻次,進一步促進生態活力。

TSP 通過一套透明的指標權重模型來衡量 DApp 的貢獻度,即:

R_DApp = α·DAU + β·TVL + γ·交互頻次

綜合考量日活躍地址數(DAU)、鎖倉量(TVL)與鏈上交互頻次三個核心指標。DApp 團隊可以自主選擇直接領取或鎖倉加速釋放,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

為了進一步推動 Tantin Chain 生態的創新與發展,基金會設立了多個激勵機制,包括測試網激勵和流動性扶持,以支持開發者、團隊和研究人員在各個階段的成長。同時,基金會每季度將舉辦全球黑客松,並與超過五所亞洲知名高校共建區塊鏈實驗室,攜手推動 Tantin Chain 生態的壯大。

讓社區真正參與到公鏈建設

去中心化治理曾一度被視為協議自我演化和社區共治的核心機制。然而現實中,治理機制往往被少數大戶("鯨魚")所操控,導致治理決策失衡,甚至出現惡意攻擊。例如,Compound 在 2024 年遭遇了治理攻擊,一小部分鯨魚通過購買大量 COMP 代幣,強行推動了一項價值 2400 萬美元的提案------儘管社區其他成員強烈反對。類似地,Uniswap 的治理結構也曾因少數大戶集中投票權而引發去中心化的擔憂。

這些事件也暴露出當前治理機制的脆弱性,尤其是在缺乏有效制衡和透明度的情況下,少數人可以輕易控制協議的方向和資源。

因此,Tantin Chain 提出了更加激進的治理架構,旨在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其治理邏輯本質上是構建一個"自演化"的鏈上自治系統,具備快速迭代、高度透明,並結合 AI 判斷與 zk 隱私保障的特點。通過這種設計,Tantin Chain 希望實現以下目標:

  • 讓關鍵升級無需等待
  • 讓爭議自動處理
  • 讓社區真正擁有未來

而為了兼顧技術發展和社區自治,Tantin Chain 採用雙軌表決模式,即技術升級提案(TGP) 和生態治理提案(EGP),分別針對協議優化和生態運營進行決策。

技術治理提案(TGP)

Tantin Chain 的技術治理提案(TGP)旨在處理協議層面的關鍵技術決策,包括共識機制優化、虛擬機升級、數據結構優化、安全漏洞修復以及性能參數調整等。TGP 的流程由技術團隊或節點運營者發起,提交後由技術委員會進行安全審查(審查時間不超過7天)。經過審查後,驗證節點按質押量和歷史出塊表現加權投票,最終決定是否通過該提案。一旦通過,提案將在鏈上自動執行,無需等待社區公投。這種流程確保了技術更新的高效性與安全性,使 Tantin Chain 能夠像 Web2 那樣迅速進行技術迭代,同時保持 Web3 的去中心化特性。

生態治理提案(EGP)

生態治理提案(EGP)是 Tantin Chain 用於處理生態層面的決策工具,適用於生態基金管理、流量激勵參數調整、DApp 扶持政策、社區資源分配等問題。任何持有 1,000 CTC 或以上的地址都可以發起 EGP 提案。提案提交後,會有 7 天的公示期,期間開放討論。隨後,CTC 持有者通過二次方投票(Quadratic Voting)參與投票,防止鯨魚控制提案結果。提案通過後,將在鏈上自動執行,且全程透明可查。EGP 的設計使 Tantin Chain 的治理更加民主、透明,同時確保社區的聲音能夠高效地轉化為實際行動。

AI + zk 仲裁系統

而隨著Crypto生態的逐漸壯大,鏈上糾紛的發生頻率也在顯著提高。這些糾紛可能是交易異常、獎勵歸屬錯誤或智能合約漏洞引發的問題。傳統的治理機制在面對頻繁、複雜的鏈上糾紛時,往往無法提供及時且有效的解決方案,尤其是人工處理方式容易帶來延遲與主觀誤差。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Tantin Chain 將在未來引入AI 自動仲裁和零知識隱私驗證(zk)機制,旨在實現糾紛處理的自動化、高效性以及隱私保護。這一系統的核心目標是:使鏈上糾紛能夠得到快速響應且無需人工干預,同時確保用戶數據不被泄露,保障隱私安全。該仲裁系統的執行流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爭議提交

在發生鏈上糾紛時,用戶或 DApp 開發者可以通過 Tantin Chain 提交爭議。提交時,用戶需要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包括但不限於交易哈希、相關合約地址和事件日誌。這些信息是解決糾紛的基礎,幫助系統識別爭議的上下文。在這一階段,系統將記錄爭議的詳細內容,並為後續的仲裁提供所需的全部數據。提交者的任務是確保所提供的背景信息完整準確,這樣才能使系統順利啟動後續處理流程。

AI 初篩

在爭議提交後,Tantin Chain 的 AI 仲裁模型會對案件進行初步篩查。該 AI 模型結合機器學習(ML)與預設的規則引擎對爭議內容進行分析,判斷該爭議是否符合處理標準。系統會自動評估爭議的合理性,並對其進行分類。如果爭議被認定為有效且具有解決價值,系統會將其納入後續仲裁流程。若爭議無效或無法解決,系統會自動關閉案件。此過程的核心在於使用 AI 技術進行高效篩查,快速識別出合格案件,避免人工干預造成的延誤。

zk 證明生成

一旦爭議被認定為有效,Tantin Chain 會使用 zk-SNARKs(零知識簡潔非交互式論證)技術來生成證明。這一步驟的關鍵在於驗證鏈上的數據是否存在篡改,並確保所有涉及的交易或狀態更改都是正確的。在此過程中,zk-SNARKs 能夠生成加密證明,確保爭議相關的鏈上數據沒有被修改,同時不暴露任何隱私信息。通過這一技術,系統能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驗證所有數據的有效性,保證整個仲裁過程的安全性與公正性。

AI 判決

生成 zk 證明後,AI 系統會根據歷史數據、規則庫和鏈上的實時狀態做出判決。AI 模型結合深度學習和規則引擎,分析爭議的具體情況,並提供解決方案。常見的解決方案包括賠付、狀態回滾、獎勵分配等。AI 判決的準確性來源於其歷史模式學習和對現有規則的遵循,使其能夠對複雜的爭議場景做出合乎邏輯的判斷。AI 的判決不僅高效,還能夠避免人工處理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偏差或誤解。

自動執行

一旦 AI 做出判決,智能合約將自動執行判決內容。通過智能合約的自動化執行,整個判決過程不依賴於人工干預,確保判決的迅速落地與不可篡改性。執行的結果會立即生效,鏈上的狀態和數據會實時更新。智能合約的執行確保了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每個步驟都可以追溯,任何人都能驗證執行結果。這一自動執行的機制大大提高了糾紛解決的效率,同時也降低了人為失誤的風險,進一步提升了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目標與願景

Tantin Chain 是專為"海量用戶 + 高频交互"打造的下一代金融普惠型公鏈,致力於成為亞洲 Web3 數字流量的底層橋樑。其創新性的動態分片技術(Dynamic Sharding)與智能資源調度系統(Intelligent Resource Scheduling)結合,可根據交易量實時擴容與負載均衡,在大規模交易環境下實現超300%資源利用率提升。

Tantin Chain 不僅是一條公鏈,它是通往數字主權、普惠金融與鏈上智能經濟的基礎設施。通過扎根亞洲、聯通全球的流量戰略定位,Tantin Chain 正在建設數字時代的"赫拉克勒斯之柱",讓區塊鏈真正服務於亞洲 40 億互聯網用戶的日常與未來。

Tantin Chain 的發展路線始終遵循一個核心判斷:亞洲將是全球 Web3 用戶增長與鏈上交互最活躍的市場,而Tantin Chain 致力將成為這個市場的唯一的領導者------而最接近真實世界、最理解真實用戶、最能托舉真實價值流動的鏈,才是最能夠在Crypto世界掌握話語權的鏈。

展望未來,Tantin Chain的目標有且只有三個:

(1)從東南亞做起,一步步成為亞洲的最大合規公鏈

(2)擊敗 Tron,成為亞洲人最愛用的鏈上支付網絡

(3)驗證一個重要假設:社區驅動的鏈能夠自我生長、社區驅動的經濟能夠超越資本驅動

Tantin Chain 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它不僅是技術或資本的勝利,更是社區和每個普通人真實獲得數字主權的勝利。無論你身處迪拜、班加羅爾、吉隆坡還是東京,Tantin Chain 都在為每個參與者提供平等的機會,推動亞洲及全球邁向一個可信、普惠、永續發展的數字未來。

在未來十年,亞洲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鏈,而全球需要一個能夠支撐數字主權與創造力的價值基礎設施。Tantin Chain 正在努力成為這條鏈,打造最強大的公鏈,激勵真實的創造與參與------未來不再掌握在 VC 的錢包裡,而是屬於每個人,屬於鏈上所有的參與者。

鏈捕手ChainCatcher提醒,請廣大讀者理性看待區塊鏈,切實提高風險意識,警惕各類虛擬代幣發行與炒作,站內所有內容僅係市場信息或相關方觀點,不構成任何形式投資建議。如發現站內內容含敏感信息,可點擊“舉報”,我們會及時處理。
ChainCatcher 與創新者共建Web3世界